株洲鎮上,龔成康看著自己部下繳獲的幾百馬車的財貨不禁喜笑顏開,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株洲鎮居然能有這麼大的收穫。

他下令將所有商隊人馬全部關押起來,等義軍嚴審過後再說。

而此時,錢大有正親率人馬奔赴一百里外的瀏陽縣。

瀏陽距離醴陵足有一百二十里的路程,錢大有沒有率兵一路疾行一天一夜,於第二天下午趕到瀏陽縣城外。

瀏陽知縣馮祖望一看城外烏壓壓的全是反賊大軍,雖然心中震驚,但是卻絲毫不懼。

他拔出自己的佩戴的一把寶劍,對城中眾人喊道:“鄉親們,保衛家鄉的時候到了,隨我上牆殺敵!”

錢大有帶著人馬抵達城外,本以為瀏陽縣會跟醴陵縣一樣可以不攻自破,沒想到剛到瀏陽就吃了一個閉門羹。

錢大有沒有著急攻城,而是先讓大軍把瀏陽城給四面圍了起來。

他叫人找來了當地的百姓,問百姓道:“這瀏陽的知縣是誰?”

百姓看到義軍這陣仗,心中害怕極了,但是他不敢不答。

他小心翼翼的回答道:“啟稟將軍,知縣老爺姓馮,具體叫什麼名字小的我也不知道。”

“哦?姓馮的,他在瀏陽為官如何?”

百姓想了想,回答說道:“馮大人愛民如子,對待百姓甚好!”

錢大有聽完,便打發走了這位百姓,又讓手下再去找了十幾名當地的村名。

經過一番詢問,百姓都對這位馮大人讚賞有加,說他是個難得的好官,希望錢大有不要殺他。

錢大有聽完百姓們的話,心中不禁詫異道:“想不到這小小的瀏陽居然還有如此好官,大帥有令,若遇良臣不可殺之,這姓馮的名聲如此之好,想必定然是個好官!”

錢大有放走百姓,心中開始盤算起來。

他叫來自己的幕僚,要他寫上一封勸降信,讓後派人用弓箭射入城內。

很快瀏陽縣的守軍便把書信呈打了馮祖望跟前。

馮祖望開啟書信一看,發現居然是一封勸降信,他當即火冒三丈,拿起筆就要給錢大有回一封信。

信中馮祖望說道:“自古以來只有戰死的忠臣,哪有卑躬屈膝投降的文臣,本官深受皇恩,決意與城共存亡,將軍不必再勸,有膽儘管攻城!”

馮祖望四十多歲才高中進士,他第一任官途便是瀏陽知縣,幾十年寒窗苦讀的他好不容易熬出了頭,屁股下的椅子還沒坐熱乎呢,心中那是自然不捨。

可是接受幾十年儒家教育的他深知什麼是忠臣的含義,他知道自己只要投降了外面的反賊,今後必將會在史書上遺臭萬年不可。

想到他自己自擔任瀏陽知縣以來,興縣學,倡教化,親授課,禮下士。

種種所作所為,那都是聖人教育他們去做的,如果他現在因為一封勸降信就開啟城門降了外面的反賊,那今後瀏陽的百姓會怎麼看他。

大家會罵他這個人是個偽君子,是個叛徒,今後他也沒臉再對百姓施行教化之政了。

馮祖望鐵了心的要與城共存亡,錢大有也拿他沒轍了了。

他看完馮祖望的回信,知道這個老頭是屬牛的,投降是不可能了。

不會投降,那就只有攻城一條路了。

馮祖望在瀏陽縣頗有名望,義軍一到,他立刻關上了城門,並且馬上在城中組織鄉勇,僅半天功夫就招募了一千多人。

這一千人雖然都是臨時招募的勇士,但是卻都是精壯的漢子,用來攻城拔寨或許不夠,但是守城這種事情卻還能勉強對付一下。

錢大有看著城牆發了一會呆,他不想採用那種最笨的方式去攻城,他想用計。

他叫來軍中的手下軍官和幕僚到大帳開會,會上,錢大有開門見山說道:“馮祖望這人在瀏陽頗有聲望,咱們若是強攻,他定然會死守到底,諸位可有辦法讓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