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線告急,莫謙攻佔萬安和龍泉兩縣的計劃不得不暫時擱置下來。

他留下一千兵馬由盧照率領鎮守泰和縣,命他鞏固泰和防禦,並且在泰和縣立刻發展農民武裝。

莫謙給他留了三條命令,第一便是迅速整合泰和縣的土地政務,在泰和縣開展均田運動。

第二便是在泰和城外的贛江之上設立兩道關卡,阻止南贛方面的官軍北上。

這一條是最重要,莫謙給盧照下了死命令,不論什麼情況,他絕不允許自己在北邊和官軍決戰的時候,屁股後面突然殺來南贛的官軍,到時候真的是會潰敗的。

第三則是馬上在泰和縣招兵買馬,訓練農兵。

莫謙現在的兵力可謂是捉襟見肘,這次戰役戰線拉的太長,他兵力不足的弱點會隨著戰線的拉長變得更加明顯。

臨出發前,莫謙對盧照叮囑道:“盧大哥,泰和這邊就拜託你了,如果南贛巡撫潘曾閎派兵北上支援,盧大哥你知道怎麼辦吧?”

盧照面色沉重的拱手說道:“主公儘管放心,有我盧照在,泰和縣城便在,那些官軍想要北上,除非我盧照死了,只要我活一天,就絕不讓官軍越過泰和一步!”

莫謙滿意的點了點頭,最後登上船隻,在泰和一千士兵的目送下北上。

…….

峽江城下,義軍的攻城再一次被守城官軍打退,義軍在丟下了兩百多具屍體後倉皇撤退,城下督戰的主將易九勃然大怒,他一刀斬斷身旁一顆胳膊粗的小樹怒道:“賊孃的,一個個都幹什麼吃的,一個小小的峽江打了七天都沒打下來。”

手下的百戶們看主將發怒,被罵的紛紛低頭。

今天是攻城的第七日了,五千大軍還沒有拿下一個小小的峽江縣,這讓第一次單獨統兵作戰的易九心中非常不爽。

距離主公所要求的十五日攻下三縣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快一半了,易九現在仍然無法向前進攻一步。

而這峽江縣的援兵反而越打越多,據斥候探到的情報,整個臨江府都在輸送兵力增援峽江。

不光如此,連省府南昌都派大軍出城南下了。

南昌府先頭大軍一萬已經出城,另外一萬大軍也在短短的幾天功夫內便已準備就緒。

易九獨自領兵作戰,這可還是大姑娘坐花轎—頭一回。

連攻五天,峽江縣一直攻不下,易九的心裡就開始急躁起來,他馬上派人向正在屯兵永豐的彭金洪求助。

彭金洪本來正在永豐好好的搞土地改革,順帶招兵買馬,沒想到突然接到自己兄弟的求助。

彭金洪二話不說,留一百戶率兵兩百留守縣城,剩下的八百正兵,以及剛剛募集來的一千多鄉勇全部拉走,當天便趕到峽江城外,給自家兄弟助威。

大軍一下由三千人擴充至五千,再次猛攻城池一天,但是仍然攻不下峽江。

易九不禁問自己的狗頭軍師黃春年道:“老黃,這仗打的真沒意思,五千人連攻一日,都拿不下一個小小的峽江。”

黃春年看易九脾氣急躁,趕忙勸道:“將軍莫急,峽江城雖小,但是現在城內起碼有三四千人守城,我觀旗幟,這峽江的主將並非那知縣董楫,倒像是清江知縣粱士濟。”

“這姓梁的是哪路貨色,他沒事不在清江當他的知縣大老爺,帶兵來峽江作甚?”

黃春年笑道:“將軍這就有所不知了,這粱士濟可不是什麼一般人,他是萬曆三十四年的舉人,天啟元年的進士,這人一開始任奉新知縣,後來調任清江。

崇禎五年的時候,峒寇作亂,時任守道讓粱士濟把百姓遷入城中避難,他卻偏偏不這麼做,反而帶兵直接出城剿匪,打的峒寇們是抱頭鼠竄。”

易九聽完,不禁詫異道:“這麼說,這廝還是個狠人了?”

黃春年點點頭道:“可以這麼說,這粱士濟雖是文官,但是卻頗知兵事,這峽江縣有他守城,恐怕不好攻下來!”

易九聽了不禁有些氣餒,他悻悻罵道:“奶奶的,老子第一回帶兵作戰,結果就在這姓梁的傢伙這栽了跟頭,這峽江縣要是攻不下來,我哪還有臉去見主公!”

黃春年也一時犯了難,他們手上現在有五千大軍,可是實際上真正有戰鬥力的其實就一千八百人,剩下的三千多全是剛剛招募的百姓,都沒經歷過什麼正兒八經的軍事訓練。

讓這群人去攻城,想要取勝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

剛好此時恰好南昌上萬援兵的訊息傳來,黃春年也不敢託大了,馬上建議易九寫信南下向莫謙求援。

這時候可不是犟脾氣的時候,真要等南昌的一萬大軍一到,到時候把這兩千家底的正兵給打沒了,他黃春年和易九非被開刀問斬不可。

易九也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趕緊派人南下去找莫謙。

三月二十五日,莫謙率兵抵達峽江縣城外,與城外的易九彭金洪二將會和。

莫謙一登岸,易九和彭金洪兩人就趕緊立馬跪倒請罪。

莫謙一看碼頭跪著的一片人,不禁笑問:“你們這是怎麼了?幹嘛都跪在這?”

易九和身邊的彭金洪兩人不禁互相對視了一眼,兩人都羞愧的低下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