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贏一死,縣丞宋懷節一看大勢已去,從城樓上縱身一躍跳入江中,最後不知所蹤。

泰和縣城除了這知縣和縣丞殉國外,其餘官吏衙役除戰死者外盡皆投降。

帶頭投降的是縣尉紀炳昌,他在義軍攻上城頭的那一刻就立馬放棄了抵抗。

看到莫謙走來,紀炳昌連忙跪下呼喊道:“泰和縣尉紀炳昌叩見大王!”

莫謙看著跪在地上的紀炳昌問道:“知縣和縣丞都相繼殉國了,紀縣尉,你為何不殉國啊?”

紀炳昌一聽這話頓時一愣,不禁臉色一紅,不過他腦子馬上的飛快轉了起來。

“啟稟大王,吳文贏宋懷節食古不化,我聽說大王的仁義傳遍贛西贛中地區,連南贛諸匪都認為江西只有一個反王,那就是您莫大王。

莫大王率兵來攻,我泰和百姓皆願簞食壺漿以迎大王,大王英明神武….”

“行了行了,你別說了,你趕緊給我打住!”莫謙阻止了紀炳昌的拍馬屁。

轉身對身後計程車兵說道:“去,把他給我捆上,一會公審!”

紀炳昌沒想到自己主動投降居然反而會被抓,頓時滿臉懵逼。

“大王,大王,我是真心投降,大王這是何意啊?”

小兵聽他還敢嘮叨,一個大耳光子便扇在了他的臉上。

“再逼逼我抽你啊,老實點!”

紀炳昌被這一巴掌給差點打蒙了,半天才緩過神來,等他再想求饒的時候,發現莫謙已經走遠了。

義軍進城後,嚴格執行了莫謙的軍令,一不擾民二不搶掠,反而還主動打掃戰場。

一具具屍體被抬到城外,等待大坑挖好撒石灰一塊埋了,莫謙命人張貼安民告示,還把泰和縣投降的衙役給喊了過來,要他們敲鑼把百姓喊至東城的菜市場處。

百姓們本以為義軍攻入城後會大開殺戒,搶劫財物姦淫擄掠啥的,嚇得紛紛躲到家中。

沒想到過了半個多時辰,也沒見家門被人撞開,等來的不是義軍的殘殺,反而是衙役們的敲鑼呼喊,說什麼要在縣城的菜市場舉行什麼公審。

公審這個詞,百姓們還是頭一回聽到,不過聽外面義軍呼喊,好像是要審什麼當官的。

一聽要審當官的,百姓們內心的好奇便被勾了起來。

這年頭,誰會喜歡當官的,朝廷的賦稅一年比一年重,官員們為了收稅,常常會強制徵稅。

百姓們帶著好奇的心態紛紛來到菜市場處,公審官員這種事情,那可是一輩子都沒見過的新鮮事。

今天公審的主角正是帶頭投降的縣尉紀炳昌,以及衙門裡的幾個書吏。

這些小吏,平常在百姓面前那都是老爺一般的存在,哪裡會想到今日會成為階下囚,而且還被綁著來到當庭廣眾之下,接受百姓們的質問。

紀炳昌和衙門的三個書吏,在衙門裡負責辦事的差官,以及住在泰和縣的鄉紳地主共十二人全部被綁來,跪在菜市場接受百姓們的審判。

莫謙仿照的就是後世的公審,先把當官的和地主拉到上面,然後派一個口才良好的人上去一頓慷慨的演講,很快,在場的百姓們的情緒立刻被調動起來。

此時再趁熱打鐵,讓百姓上來揭發這十二人的罪行。

沒一會,這十二人身上的罪行便多不勝數。

什麼紀縣尉在執法時包庇鄉紳地主,並且勒索百姓錢財啦,黃老爺看上了某家的姑娘,用強取豪奪的手段害得人家家破人亡啦,衙門的書吏明明收了百姓的銀錢,卻死活不給百姓辦事啦。

反正在百姓們的檢舉下,很快這十二人都變成了惡貫滿盈的大壞蛋。

在經過長達一個時辰的公審之後,莫謙當即下令,判處這十二人斬刑,並且沒收所有財產充公,這些財產將用來反還給那些遭受到迫害的百姓們。

此令一出,百姓無不歡欣鼓舞,人人皆誦莫大王的英明。

莫謙在泰和縣的名聲瞬間達到鼎峰,此時莫謙再宣佈要在泰和縣頒佈均田令,將會給所有無田的佃戶們發放田地,並且稅收遠低於大明朝廷。

此令立刻下發,莫謙派遣軍隊分赴周圍各村鎮,強勢鎮壓惡霸地主鄉紳,沒收其田產家產充公。

以前莫謙只沒收地主們的田,但是莫謙發現如果這樣下去的話,光沒收地根本沒有財力支撐軍隊開銷。

這大軍一出,每日的損耗數以萬計,而且這次攻打吉安府諸縣,地方鄉紳和地主們沒少給官府出錢出力。

既然他們願意資助朝廷,那他也就不用客氣了,直接明搶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