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船時速10公里,一天行駛10小時,這就是100公里了,五天,就是500公里。

江北,有那麼遠嗎?

按照族長的描述,葉青估計,部落距離戰場,直線距離有個100公里頂天了,曲線距離即便多個兩倍,也只是二三百公里。

所以,時間足夠。

他也想加上帆,有帆可以省力,也能加快速度。

可是,沒人會操作啊!

操帆,可是需要經驗的,教,是不可能教會的。

所以,葉青也就沒上加船帆這種需要複雜操控技術的玩意。

這已經是超越時代的交通工具了。

太過苛刻,也沒有必要,還是以穩妥為主。

裝上船帆,操帆技術不過硬,在浪大的大湖和大江中,是有傾覆的危險的。

帶著木工作坊的工人們,葉青開始造船。

他直接就在木工作坊造船隻。

他也沒有製造船塢啥的,這樣的小船,船塢是用不上的,船造好了,幾十個族人抬著就能下水了,用不著船塢。

支起龍骨,裝上肋骨,鋪設船板……

噹噹噹……

前期工作完工。

接下來的工作是重點。

船在水中行駛,最重要的是防漏。

僅僅憑著木板的拼合,是沒可能防漏的。

他用石灰,桐油,麻纖維混合在一起,調和成半乾的膏狀。

然後使用扁平的工具,將膏狀物敲擊進船板的縫隙之中。

這種膏狀物,幹了之後,會很硬,也能和船板結合緊密,起到防滲漏的作用。

這個工作,需要細緻,耐心,即便是葉青有金手指的存在,一條船,也依然花了他一整天的時間。

幸好木工作坊的工人,都是一些腦子比較靈活的年輕人,也在木工作坊經過了將近一年時間的鍛鍊和學習,這樣的工作他們也能夠上手做。

因此,葉青在示範著製作了一條船之後,便讓木工作坊的工人,繼續完成其他29條船的防漏工作。

防漏工作完成,剩下的就是刷桐油。

這個簡單。

只是,需要刷好幾次而已。

這樣,歷時兩個月,在龍甲兵出發之前,30條船,製作完成。

(求月票、推薦票)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