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水多,水網密佈。

從部落的所在地,到戰場的附近,水網其實是相通的。

這個時代的人,利用不了這樣的捷徑,關鍵還是在於技術水平不夠,造不出能夠在各種水域暢通的載具。

獨木舟和竹筏,各個部落的人都能造,也都會造。

但是,獨木舟和竹筏運載量非常的成問題,並且在浪比較大的湖泊和江河之中,也非常的不安全。

稍大一點的風浪,就能讓獨木舟傾覆。

獨木舟,就是一根挖空的木頭啊,浮在水中,哪裡有什麼抗風浪的能力?

竹筏漏水,並且,載重還比不上獨木舟。

葉青就不同了,他有技術。

造船雖然說工程比較大,但也不是造不出來,對他來說也只是難度大一點而已。

造船的主體材料木板,葉青一直在囤積,在有了水力鋸木廠之後,木板的儲存量,更是大大的增加,所以造船用的木板,數量是足夠的。

另一樣重要的材料桐油,去年也準備了一些。

桐油雖然不是很充足,但是葉青計算過,只是造一批這次運送軍隊後勤物資的船隻,還是足夠使用的。

另一樣重要材料,就是船釘。

造一艘船需要的船釘,數量也是不少。

船釘,鍊銅作坊從去年開始,便斷斷續續的製作,到現在也製作出足夠的數量。

其他的材料,麻,石灰,魚鰾膠等等材料,也不是問題。

那麼,開始造船!

造船,這一開始自然是造不了什麼大船。

雖然有金手指在,但葉青也沒造過船,所以,只能先從小船開始。

他設計的第一款船型,長7米,寬1.5米。

他已經儘量將尺寸減小了。

不能再小了。

再小,就裝載不了這次需要運送的物資了。

他的計劃是,一條船坐10人,物資運輸的物資最少3000斤,這樣,30條船,就能將士兵和物資一次性運輸到位。

省事!

船伕,就讓士兵擔任。

反正這時代,是沒可能發生水戰的,坐船計程車兵,完全不需要戰鬥,閒著也是閒著,划船吧!

讓士兵們划船去戰場,也有一個好處。

好處就是,一路上,可以繼續訓練,訓練士兵們的協同能力。

對於走路到戰場,時間會很緊張,但對有船的龍甲兵來說,時間就很充裕。

划船再怎麼不熟練,比走路也快的多,哪怕和走路的速度一樣快,但水路沒有障礙物,這也會節省出好幾倍的時間來。

如果走路到達戰場需要一個月,划船,有四五天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