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排幹了之後,留下的就是滿是砂石的河道。

這處河道是出水口,水流湍急,因此,河道中也沒有什麼淤泥沉積。

葉青很是滿意。

這樣省了清理淤泥,重新構建大壩基礎的功夫。

收穫了這些天賜魚鱉之後,大量的泥土開始被填埋,一邊填埋,一邊夯築。

而在大壩的迎水面,先是堆積了一層草袋,然後是石頭防浪坡面

工作有條不紊。

三個多月的勞作下來,族人對這一套,無比的熟練。

這處不到三十米的大壩連線處,飛快地增高起來。

十天時間,在700多人的奮戰下,大壩完全合龍,從兩側向河道延伸的兩道壩體,成了一道看不出任何區別的完整壩體。

此時,圍堰截斷的渚水,水位上升也才兩三米。

不過,水面,卻是變得極為的寬闊,先前的河岸,此時已是完全沒入了水中。

這裡,從一條河道,慢慢變成一個湖泊。

看著渚水上游河道的變化,族人也是嘖嘖稱奇。

雜草,被河水淹沒,已經看不到任何蹤影,樹木被河水淹沒了根部,剩下樹梢,在水面孤零零地隨著水浪衝刷,無力地搖擺著。

隱藏在草叢樹林中的野獸蛇蟲,惶急地逃竄。

它們遭難了!

他們的家園,沒了。

可是這次的災難,卻是沒有任何的徵兆,讓他們沒能提前做出行動。

那些沒來得及轉移的動物,像一些松鼠,此時面對著一片汪洋,只能緊緊抱著樹枝,絕望地吱吱亂叫。

天地間,除了大自然的偉力,竟然還有另外一種力量!

雖然微弱,卻同樣擁有改造環境的能量。

它們體會到了,這種力量的可怕!

大壩完工,圍堰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葉青指揮著族人,將高出水位的草袋搬走,這些草袋,別處還能用上。

低於水面的草袋,不方便搬運,就留在原地,隨他去了。

葉青招呼著族人開赴另一處工地,大壩上便冷清了起來。

大壩內側,水位沿著石頭的防浪坡面,一點點的慢慢爬升,不久之後,就會河水變成湖水,山谷變成水庫。

另一個工地,是一道引水渠。

這裡是葉青準備利用水力的地方。

引水渠的挖掘,在取土的時候,就已經挖掘出了雛形,此時的工作就是將山體外側的堤壩夯築結實。

然後沿著堤壩,在下方修建幾道洩水閘道,水車將會安置在閘道下方。

引水渠中的水流,便從洩水閘道中流下,衝擊著水車,令水車旋轉,進而帶動制磚機運轉。

這道堤壩,到下方的水車,有著近十米的高度,閘道中流出的水流,也就有著近十米的落差。

這十米的落差,便讓水流擁有了足夠的力量。

族人再次轟轟烈烈地幹了起來。

有了大壩成功的例子,他們幹活的熱情更加的高漲。

工地上洪亮的號子聲,沉重的夯築聲,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嘈雜的人喊聲,哞哞的牛叫聲一起組成了在這個史前原始時代,絕無僅有,氣勢恢宏,震撼心靈的勞動進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