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7章大壩開建(第3/3頁)
章節報錯
考慮到閘門的關係,修建的水閘口只有三米寬,五米深。
然後又考慮到水流量的關係,這樣的閘口,葉青讓族人並排著修建了10個。
閘門不夠大,洩水不夠充分?
質量不夠數量湊。
水閘的閘門,葉青將來準備直接用原木製作。
本來葉青想著用青銅來製作,但是經過仔細的計算之後,發現,這需要的青銅量多到嚇人……要不起!
用原木修建閘門的話,無非就是腐爛的太快了,用不長久,需要經常更換閘門,有些浪費木材。
但是這個時代別的不多,木頭那是多的不能再多了。
所以,浪費也就浪費吧。
族人經過一段時間修建新糧倉、圍牆,已經對砌石頭有了一定的技術基礎。
礫這些比較熟練的族人,便被集中起來修建水閘。
但是,手藝還不是很過關。
技術不過關,怎麼辦?
葉青一向的處理方法就是:質量不夠數量湊。
巧妙省料的水閘不會建,那就用費料的方式,用大量的石頭堆築。
現代科學合理的大壩壩體不會建?
建成的大壩不夠牢?
那就加寬!
後續年年加!
若干年後,把壩頂寬度加到一百米!
這總不會垮塌了吧!
大壩的修建,各個部分同時開動,分為了若干個組。
有挖土的,有采石的,有砌築的,有夯土的。
葉青在一定距離之外的山體上,選了一一處作為取土的地方。
有著青銅鎬頭和鏟子,取土的工作也是非常快速的開動起來。
葉青大致計算過,每個族人挖土的速度算起來一天有10方左右。
搬運,有著牛車和人力板車,效率也不錯,需要的人手也只是挖土的人數1/3左右。
最為勞累的工作就是夯築了。
現在能夠使用的夯築方法,也只能採取最原始的方法。
四個族人合作,每人牽著一條繩子,將中間的一個大木樁,不停的甩起來砸下去,將浮土夯築結實。
為了讓壩體更加的牢固,夯築之時還會加入大量的幹稻草。
一層土,一層草。
在一些關鍵的地方還會使用裝滿土的草袋。
整個大壩的修建,分開兩段,從兩側的山體向峽谷中間延伸。
峽谷底部的河道遮斷工作留到最後。
族人們熱火朝天的幹了起來。
葉青在各個地方來回巡視,仔細地指導族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