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往童氏家中去的吳女士,突然接連打了三個噴嚏。

她料想是自家婆婆的怨念已然化作實質了,前往養雞場的步子又慢了幾分。

磨嘰了好一會兒後,終究還是到了,吳氏敲了敲童氏家的門,沒有人,往隔壁劉婆婆屋裡一瞅,裡面是臥在床上休養的劉婆婆,和正在玩鬧的四個丫頭。

嚴格來說,是三個丫頭在玩最小的四丫,這幾個小姑娘將剛學會坐的小寶寶團團圍住,像個洋娃娃一樣輕輕擺弄著,三丫擼著小妹妹稀疏的頭髮,一本正經地說:“妹妹,等你長大了我給你扎小辮兒。”

說著三丫摸了摸自己亂糟糟的小發髻,瞧這誇張的髮型,多半是大丫或者二丫給綁的。

小姑娘們見了吳氏推門進來都很是開心,甜甜地叫了兩聲“吳嬸嬸”。

吳氏笑著,臉上端起了幾分慈愛,這幾個丫頭雖然小臉兒黑了點,卻是貨真價實的小棉襖,跟自家那個偽蘿莉一比,那可真是嘴甜又乖巧。

“大丫你回頭記得跟你娘說,明箇中午你們來大院哈!嬸嬸請你們吃水餃!”

三個丫還沒有反應過來水餃是什麼。

四丫兩手往床上一拍,興奮地叫道:“啊!”

吳氏和劉婆婆都笑了。

吳氏又問:“劉大娘,最近傷口可好些了?”

劉婆婆點點頭,撩起褲腿給吳氏看,傷口雖然依舊猙獰,但新的皮肉已經長得差不多了,“所幸沒傷著骨頭,於大夫前兩日來看了眼,說是再過半個月便可以下床了。”

吳氏心想,怪不得於掌櫃平日裡不怎麼見人影,總以為是外出溜達去了,沒想是在村裡挨個回訪病情呢!

“那看來明日您是來不了的了,回頭讓童妹子從大院帶給您點嚐嚐,也算是沾點兒喜氣了!”

“也好,也好。”劉婆婆笑著點頭。

與現代不同,冬至在古時候是個大節日。

過了冬至後,白晝就一天比一天長,陽氣逐漸上升,因此在古人的眼中,這是個吉利的日子,其重要性約等於元旦的地位。

從前的餘家,會將家裡收拾利落,正兒八經地煮上一些糯米圓子(沒加餡兒的湯圓)分給孩子吃,有新衣服的時候穿新衣服,沒新衣服的就穿著洗得比較乾淨的衣服,全家老少都要去祭拜先祖。

今年不幸趕上了洪水,整個村的祖墳和宗祠都在黃水中泡著,想想都覺著傷心得很。

可傷心不耽誤過節日,餘家大院還沒到晌午時候,就已經熱鬧開了。

早餐呢,在餘李氏的授意下,大家照舊吃的糯米圓子,沒有餡料,因此所有人都在暗自期待著晌午的正餐——水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