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頭買下來之後,老餘立馬招聘了三十個建平房和地窖的漢子,三十個建養雞場的漢子,還有一大堆做雜活的媳婦婆子。

村裡一共四十九戶,三百餘人口,這等於說,村裡每家每戶都至少出了兩位青壯勞力在餘老二家做事,另一大部分的媳婦婆子都在山裡打點零工。

大家平時哪有那麼多機會那麼多人聚在一起做活,八卦起來特方便。

可這主家的話,私下裡說說可以,哪能傳得太認真?

這活,比在縣城裡做工輕鬆,賺得又多,千萬不能因為傳多了幾句話被人抓了把柄。

幾個媳婦婆子心裡都有數的很,連阿田娘等人都消停了不少,只顧著給自家在山上做工的兒子送乾糧送水喝。

說到養雞場,就不得不說一下餘卿卿這幾天快把頭給撓禿了的的計劃書。

前幾日,餘卿卿給她“凌大哥”叫魂也不耽誤畫圖,在家蹲了幾天把養雞場的大概給設計了出來。

雞的種類,按照餘卿卿的想法和需求,分為大致兩種。

一種是飼料講究、生長週期長、營養豐厚的草藥雞;

一種是快速生產、週期短、量大為特點的童子雞,也就是肉雞。

前者是散養,後者則是集中式餵養,兩種的飼養場並不一樣。既然是大批次養殖,肯定就不能像村民們隨便扎個雞圈,規劃、衛生、人員都要安排上。

為此,餘卿卿恨不得把腦袋瓜子裡關於養雞場的資訊全部給蒐羅出來。

除了養殖區,餘卿卿設定了員工生活區、辦公區,在位置上要處於上風口。

集中肉雞養殖區的廠房並不難,餘卿卿在普通的廠房門兩端設定了淨道用於運輸飼料和雞蛋,汙道用於運輸糞便,另外就是統一的食槽水槽,通風口,和保暖用的壁爐。

為了保證廠房的牆面不脫落、耐磨損,餘卿卿還特地請了最好的匠工用青磚建牆。

這給清水村的村民們內心留下了極大的陰影:他們至今沒住上的青磚瓦房,雞住上了。

然而這僅僅是開始。

餘李氏感覺已經麻木了,給雞吃草藥,那算什麼?它們還有青磚房、大壁爐。

她始終料不到有這麼一天:她的雞,比她過得還講究。

散養雞,聽起來很簡單,扎個圍欄、把雞往裡面一扔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