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孩子”:大伯,你聽懂了嗎?

何老大勉強點了點頭。

餘卿卿說,“您之前應該也做過木船,對於防水,防腐還有保養方面,您肯定很有經驗吧。”

說到這個,何老大勉強找回來了一些自信。“防水的法子還挺多,如果是榫接的話,塗上桐油再反覆晾曬就好了,但是榫接的工藝要求高,你這個船又相對複雜,就要用銅釘來拼接,木板之間小一點的縫隙用桐油加灰做成油泥巴,糊在木板縫隙中就可以,如果縫隙比較大,就加上麻繩纖維這類的填抹上去。”

本來何老大是沒有必要跟一個八歲的小丫頭說的那麼多那麼細的。

可這個小丫頭一向給他的感覺,比一個成年漢子還要聰明穩重,每次跟她交流的時候,何老大都忍不住把她當做大人一樣看待。

兩個人又討論了一會兒,餘卿卿覺得大致的問題都理清楚了,就留下來五兩的定金,跟何老大哥和婆婆禮貌告別了。

又是後知後覺的何家老大:青丫頭突然造船做什麼?

沒想多久,他就繼續低頭幹活了,沒辦法,太多活了。

晚點時候,何家倆媳婦拖著幾個泥猴子就回來了。

何婆子:呦,這是哪兒來的泥鰍?

何老大一眼就看出來是他家的三個壯,那心虛的眼神一看就是玩得太上頭,摔泥坑裡去了。

這幾個娃不好好幹活就知道玩,也不是一天兩天,這個年紀的男娃貓嫌狗不愛的,平日裡惹了事,隨便罵兩句就過去了。

可今天,何老大心裡莫名就窩著一團火,特別是想起來餘卿卿離開時清脆又懂事的一聲告別:

“何大伯,這些天就麻煩您啦,千萬不要太辛苦哦,我們一家都很相信您的水平,請儘可能的發揮出您的實力哦~”

又扭頭對何婆婆說:

“何奶奶,我回家啦,最近有空的話,您可以找我奶一起討論一下怎麼養雞,我剛準備讓奶奶建一個養雞場,以後說不準都需要請您這樣有經驗的婆婆來打理呢。”

那叫一個乖巧成熟會來事還有大本事!

何大伯越想越氣,揮起來一個還沒修整好的木棍就追了過去,三個娃嚇得哇哇叫,到處跑,一會兒就跑得一個院裡都是疙瘩泥點,好不熱鬧。

絲毫不知道加劇了別人家庭矛盾的餘卿卿轉個彎又去了袁家,也就是自己未來的嫂子家。

一進屋,就看到幾個姐姐圍在廳堂正在熱烈地討論著什麼,餘卿卿一看,桌子上擺放著一些大紅色的布塊。幾個姑娘拿著比劃,討論如何把這些布料按照圖紙,整合在一起。

那個嫁衣的樣式,餘卿卿很熟悉,因為那正是餘卿卿送過來的。

前幾天,餘家老宅準備定親之時,餘卿卿就把這一套新中式的嫁衣畫了下來送給了袁金釵。

袁家姐妹都很擅長女紅,主要原因是他們的娘,也就是袁大娘,以前在鎮上的繡樓做了近十年的繡娘,後來因為眼睛不好了而被辭工。

辭工之後,袁大娘就自己在家接點繡活。當然,平日裡最重要的是,將自己的手藝傳給自己家的四個閨女。

寶刀未老的袁大娘,一看到這套圖紙,就愛上了這套嫁衣的設計,眼睛裡泛著激動的光芒。

夏天不宜穿得太厚重,應以輕便為主,所以餘卿卿拋棄了繁複的直領對襟長短衫加霞帔的設計,而是選了現代常見的秀禾服,既不失保守,又很顯女子的腰身。

不太一樣的是,她還加了個牡丹樣式的雲肩,裙襬也比普通的更加繁複一些。

具體的花樣紋路,餘卿卿都是潦草處理,這些專業的還是交給袁家專業的人士來做,她就負責提供思路和創意。

袁大娘在看到這套秀禾服的時候,已經構思好了整套衣服的紋樣,甚至還想象出來了自家大女兒穿上這套嫁衣的樣子。找四個女兒商量了一下之後,母女們就擼起了袖子打算大幹一場。

現在,她們正在按照嫁衣每塊拼接的布料大小,討論要繡上什麼樣的花樣最好看。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大姐就要嫁人了,四個姑娘都很有緊迫感。

餘卿卿本來還想找她們多做幾套雨衣,看她們這麼忙的樣子,有些不好意思開口,表達了自己的意思後,袁大娘說:

“青丫頭,那個雨衣的樣式並不是多難,你若是不介意的話,我可以幫你找村裡的幾個媳婦姑娘來做,手藝保證也不差。”

餘卿卿聽得連連點頭,袁大娘就從屋裡取出來之前餘卿卿送來的兩張雨衣的圖紙,那圖紙很重要,袁家平日裡不用的話,都仔細地收了起來,所以袁大娘拿出來那幾張圖紙的時候,餘卿卿發現圖紙存放的跟新的一樣,邊角也沒有褶皺的地方,一看就是很用心地儲存著。

一路邁著小短腿,餘卿卿跟著袁大娘去了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