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人最應該學會的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鍾醫的目光帶著鼓勵的看著臺下,眾人在討論著,在思考著。

這個時候,有一個同學站了起來。

鍾醫做了一個手勢,林婉嵐把手中的話筒遞了過去。

“請講。你準備如何解決。”鍾醫笑著鼓勵道。

“我有一個想法嘛,那就是每天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列出來。看看自己要做什麼些事情。”同學回答完畢,羞澀的坐下了。

她旁邊的同學接過了話筒,繼續說道。

“我覺得不應該只是把事情羅列出來,更加應該有輕重緩急的羅列出來。比如說寫作業是最重要的,上課是重要的。相反什麼上廁所啊、吃飯啊,這些不寫出來其實也沒有關係。我是這麼想的。”

“好。這是一條。大家可以想一想這一條適合不適合你們。”鍾醫笑著說道。

他不做判斷,是非對錯都應該是自己去探尋的。

路都是每個人自己走出來的。

可能別人適合走的路,自己就並不適合去走。

又有同學舉手。

“我覺得應該有一個截止時間。或者把截止時間主觀提前,比如給自己一些壓迫感。本來10號要交的作業,我們就該規定自己8號晚上12點之前做完。這樣我們就可以不拖延,甚至還節省出很多時間。”

“嗯。歇息同學分享,還有沒?”

鍾醫繼續問道。

又有好幾個同學給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答案。

“我覺得克服拖延嘛,就應該明確去做一件事情,我們可以花一天甚至更久去想清楚自己的目標,把目標寫在之上,達到目標之後,就把那一條給劃掉。甚至我們可以把目標細細劃分。只要這樣嚴格執行,可能拖延就消失了。”

“克服拖延很簡單啊。戒掉想耍的心啊,增加自制力嘛。不去想那些好玩的事情,把事情做完就好了啊。”

“我還有一個想法,我經常去弄一些有儀式感的事情。就比如說寫作業以前,我就喜歡把桌子擦一遍,乾淨整潔的桌子,會讓我有寫作業的欲~望。久而久之,我就想要去那麼幹了。會不會這樣就擺脫了拖延?”

同學的回答五花八門,大多是來自於自己的想法和生活中的實際。

在二十多位同學發完言之後,就沒有人再說話了。

大家用期待的目光看著鍾醫。

“院長,同學們想聽聽你的方法。哈哈哈哈。”遊小春在一旁體會到了同學們的意思,笑著說道。

“好啊。”鍾醫點點頭。

這一下,同學們打起了精神,都想聽聽這個成功的院長說些什麼。

就連楊國棟等等院長都豎起了耳朵,畢竟鍾醫可是一個哈佛畢業的高材生啊,院長們或許拖延情況比較少,但是他們還有兒女啊,聽聽經驗總是沒有錯的。

鍾醫清了清嗓子。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鍾醫會說出什麼很不一般或者獨門配方的時候,鍾醫笑了笑。

“其實我擺脫拖延的方式很簡單,就是集中精力做好當下的事情。”

“???”

他的話才落下,在場的人又是一陣喧囂。

“什麼?集中精力做好現在的事情?”

“這不是很簡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