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雲和孟萬春正好當值,立在一旁默默地看著張輔和楊榮因為出兵的問題發生爭吵,進而是文臣和武將相互之間的攻訐。

出乎意料,永樂帝一反常態地陷入了沉默,任由那些人吵來吵去,眼神有些迷離,像是心不在焉。

“班師!”就在文臣和武將們爭得臉紅脖子粗,就剩下動手了的時候,永樂帝忽然開口,嘴裡緩緩地蹦出了兩個字,隨後咳嗽了起來。

雖然永樂帝說的話很輕,但是卻不容置疑,那些吵鬧的大臣卻聽得清清楚楚,剎那間就安靜了下來。

李青雲敏銳地發現,永樂帝的眼神中已經有了一絲倦意,他縱橫疆場數十年,此時終於感到了厭倦。

既然永樂帝已經下達了諭旨,那麼張輔等武將自然不敢違逆,北征大軍立刻拔寨啟程,班師回朝。

離開達達蘭納木爾河後,李青雲照常在永樂帝的御輦中給他講解《三國演義》。

七月,在到達呼倫的海拉爾河,也就是榆木川的前一天,或許是天意,李青雲講完了《三國演義》的最後一章,亂世三國皆歸晉。

“咳咳,李御史,你告訴朕,為何說阿斗扶不起來?”永樂帝聽完後閉目沉默了良久,忽然睜開眼睛,一邊咳嗽著一邊問規規矩矩地躬身坐在一旁的李青雲。

“皇上,只要有孔明在,那麼阿斗即使是天縱英才,那麼也只有扶不起來的份兒。”李青雲想了想,衝著永樂帝一拱手,沉聲說道。

“臣強主弱,勢必會落下一個如此的局面,想那阿斗能安度餘生,難道真的只是一個樂不思蜀的庸才?”永樂帝聞言微微一怔,他本以為李青雲會說會阿斗愚笨,不成想會說出如此一番話來,隨後大笑了起來,對李青雲的回答異常滿意。

“皇上,如今朝廷人才濟濟,文臣武將相輔相成,我大明江山必將穩如磐石。”李青雲聽出了永樂帝言語裡的擔憂,擔心太子駕馭不了朝中的重臣,於是開口勸慰道。

“相輔相成!”永樂帝點了點頭,隨後咳嗽了起來,斷斷續續地說道,“如果太子也能這麼想的話,朕也就安心了。”

李青雲明白,永樂帝是擔心太子對那些支援漢王的功勳重臣心裡有隙,進而疏遠,那麼朝堂之上的文武相抑的局面勢必被打破。

第二天,北征大軍到達了榆木川,在海拉爾河邊上紮營。

永樂帝召見了文淵閣大學士楊榮,表示太子經過多年磨礪,政務已經成熟,回京之後他將把大位傳給太子,自己當太上皇,安享幾天太平日子。

“太子殿下忠義仁厚,必不負陛下的厚望!”楊榮聞言,衝著永樂帝一拱手,一臉平靜地說道。

李青雲在一旁負責記錄永樂帝和楊榮之間的談話,以作備案,雖然楊榮神情如常,可是他還是敏銳地捕捉到了楊榮雙目中閃過的一絲喜色。

見此情形,李青雲心中不由得暗自搖了搖頭,怪不得太子能在漢王和趙王的輪番攻訐中安然無恙,有這麼多永樂帝信賴的重臣站在太子的這一邊,漢王和趙王又豈能是太子的對手?

不過,上天並沒有給永樂帝安享晚年的機會,第二天上午,李青雲正在帳篷裡整理一些文書的時候,孟萬春掀開帳簾走了進來。

“孟兄,今天不是你當值?”李青雲見狀感到奇怪,今天輪到孟萬春在永樂帝身邊記錄永樂帝與臣下的談話。

“皇上有軍國大事要跟楊大人和金大人相商。”孟萬春在椅子上坐下,拿起一本書看起了起來。

“你見到皇上了?”李青雲聞言微微一怔,都這個時候了,永樂帝豈會有什麼軍國大事,難道……隨即他想到了一件事情,不動聲色地問道。

“沒有,皇上的御帳前站著幾名內侍,把我擋了回來。”孟萬春搖了搖頭,不以為意地回答。

“內侍?”李青雲雙目閃過一道驚愕的神色,臉上的神情變得複雜起來,通常在御帳前守衛的應該是近衛才對,可為什麼要換成內侍?

除非……除非是要封鎖訊息,不讓外面的人知曉。

“李御史,皇上有旨,傳你前去覲見?”就在李青雲呆坐在那裡的時候,一名內侍走了進來,尖著嗓子傳達了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