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雲有些詫異地望著那名內侍,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如果他沒有猜錯的話永樂帝應該已經駕崩了才對,否則孟萬春豈會被擋在御帳之外?

“李御史,皇上傳你。”孟萬春見李青雲有些失神,於是開口提醒他,心中暗自羨慕李青雲有如此的恩**,竟然能參與軍國大事。

李青雲回過神來,衝著孟萬春訕笑了一聲,急匆匆地跟著那名內侍離開。

幾名內侍面無表情地守在御帳門口,見到李青雲來了,伸手掀開了帳簾。

進入帳內後,李青雲見三個人正圍聚在一起低聲商量著什麼,他認識這三人,皇上身邊的貼身內侍馬雲、文淵閣大學士楊榮和文淵閣大學士金幼孜。

**榻上,永樂帝安靜地躺在了那裡,猶如睡著了一般,由於隔著幔帳,所以看不清他的樣子。

“皇上!”李青雲見狀心中頓時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雙膝一屈跪在了地上,以頭觸地,給永樂帝行大禮,誰能想到僅僅**之隔永樂帝竟然駕崩,這段時間來他跟永樂帝相處得非常開心。

楊榮三人頗為驚訝地望著李青雲,誰也沒有想到李青雲竟然會猜出永樂帝駕崩,今天早上馬雲前來伺候的時候才發現永樂帝已經在睡夢中大行。

這個時候,馬雲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那就是通知楊榮和金幼孜來商議永樂帝的後事,瞞住了其他人。

“李御史,你可知道為何你會來此地?”楊榮沉吟了一下,神情嚴肅地望著李青雲,李青雲一眼看出永樂帝駕崩,很顯然是個非常聰明的人。

“請大人明示。”李青雲抬起頭,眼眶通紅,雙目含悲地問道。

“皇上大行之前留有諭旨,如有不測,命你回京向太子傳遺詔。”楊榮沒有回答他,而是看向了一旁的馬雲,馬雲不動聲色地說道。

“臣一定不負皇上諭命,即使赴湯蹈火,也會把旨意送到太子手中。”李青雲再度給永樂帝磕了一個頭,神情堅毅地說道。

“李御史,此事事關重大,萬萬不可洩露出去。”金幼孜有些不放心,沉聲囑咐李青雲。

他和楊榮都不太明白,永樂帝為何要選李青雲回京傳詔,雖然李青雲是進士出身沒錯,但他是忠勇侯的女婿,而忠勇侯可是不折不扣的靖難勳貴,萬一他有了異心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金大人放心,下官知道這件事情的輕重,絕對不會向外透露半句。”李青雲知道金幼孜信不過自己,衝著他一拱手,沉聲說道。

“李御史,老夫離京之前曾經問過士奇,他說你老成持重,可堪大任,這次的事情就託付給你了。”楊榮一躬身,鄭重其事地向李青雲拱了一下手,他口中計程車奇自然就是楊士奇。

說實話,由於永樂帝駕崩得太過突然,楊榮手邊並沒有合適的回京傳詔的人選,天知道漢王和趙王在北征大軍裡安插了多少耳目眼線,一旦行差踏錯的話京城將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尤為重要的是,從榆木川到京城,要經過山西和河北兩地,山西都司有9衛、9個千戶所,河北都司有23衛、8個千戶所,這兩地都司都歸後軍都督府統轄,而後軍都督府的左右都督素來與漢王來往密切。

現在是非常時期,誰都知道永樂帝身體不好,漢王和趙王肯定都盯著北征大軍的一舉一動。

因此,傳詔之人路上肯定會受到沿途衛所的嚴格盤查,因此不僅要對永樂帝忠誠,而且還要智勇雙全。

不成想,這個棘手的問題已經被永樂帝給解決了,已然在大行之前就對此事做了安排,給馬雲留下了諭旨,選中李青雲回京城給太子傳遺詔,讓太子登基。

在把李青雲喊來之前,楊榮、馬雲和金幼孜已經對李青雲回京傳詔一事進行了商討,馬雲肯定是遵從永樂帝的諭旨,金幼孜持否定的態度,認為李青雲與忠勇侯的關係太過親近。

最後是楊榮拍板,決定信任李青雲,因為永樂帝很顯然已經考慮過李青雲的身份,既然永樂帝選擇了李青雲,那麼作為臣下的理應遵從永樂帝的諭旨行事。

況且,李青雲久居地方,來京城不過寥寥兩三月而已,跟京城的各方勢力都沒有糾葛,再加上官位低微在北征大軍裡不引人注意,故而可謂是最佳的報信人選。

永樂帝自然不可能預料到自己駕崩的日子,所謂的給太子傳遺詔,就是把永樂帝駕崩的訊息以聖旨的方式告訴太子,讓太子登基,承襲大統。

當然了,這個聖旨不可能在永樂帝駕崩前就寫好的,那樣的話可就犯了忌諱。

因此,給太子的這道遺詔由楊榮執筆,楊榮是文淵閣大學士,又是內閣首輔,這麼重要的事情非他莫屬。

聖旨寫好後,馬雲加蓋了永樂帝的御寶,如此一來就有了法律效力,太子可以以此登基。

“楊大人,能否把卷軸去掉。”等蓋完御寶,李青雲不動聲色地向楊榮說道。

“為何?”楊榮聞言有些不解地望向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