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雲微微頷首,一把將周雨婷攬在了懷裡,“岳父人有胡叔相助,肯定也看出了這一點,這才沒有上書,以免陷入泥潭之中。”

周雨婷雙眸流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她絲毫沒有意識到京城平靜的表象下已經暗流洶湧,太子和漢王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緊張地步。

雖然李青雲與周雨婷說的時候有些風清雲淡,不過周雨婷可不認為他是在危言聳聽,第二天一早就急匆匆去了侯府找周徵,把李青雲昨晚說的話原原本本地複述了一遍。

周徵聞言不由得笑了起來,笑得很開心,看來胡一圖並沒有看錯李青雲,李青雲久居地方但卻對朝堂之事瞭如指掌,確實是一個難得的人才。

胡一圖的看法與李青雲一樣,故而勸周徵不要介入此次漢王入京一事,如果永樂帝想要讓漢王進京的話早就下了聖旨而不是一拖再拖,這個時候給永樂帝上書難免有“逼宮”之嫌。

永樂帝遷都北京後,守衛京城的部隊一共有72個衛,分為親衛和京衛。

親衛指的是屬於永樂帝的親營,專職守衛皇城,不歸五軍都督府管轄,隸屬於親軍都護府,一共有22個,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錦衣衛。

京衛指的是駐紮在京城內外,歸屬五軍都督府管轄的衛所,一共有50個,其中實力最為雄厚的要數後軍都督府,麾下一共有20個京衛。

其次就是左軍都督府,有丁滿7個京衛;右軍都督府有3個京衛;中軍都督府有4個京衛;前軍都督府有6個京衛。

永樂帝賓天后,後軍都督府和左軍都督府四位都督的態度就至關重要,京衛是大明軍隊最精銳的力量,如果四位都督擁護漢王,屆時皇城的親衛根本無法抵禦這群虎狼之師。

漢王自然也清楚這一點,因此早就派人來侯府找周徵,希望周徵能助他到永樂帝身前盡孝,只不過周徵一直敷衍,沒有向永樂帝上書。

二月十七日,大明甲辰科會試結束,二月十九日的下午,李青雲和周雨婷、綠萼前去皇城向永樂帝謝恩,以謝永樂帝給綠萼、陳凝凝和鄭婉柔所下的恩旨。

肩上披著霞帔的綠萼還是第一次進皇城,心情無比激動,顯得很緊張,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紫禁城可是神秘高貴的場所,而面聖更是莫大的榮幸。

在一個廂房裡等了大約一個時辰後,三人被一名內侍領著去了東暖閣。

“你就是那個在大堂上寧願一死也不願李御史揹負汙名的那個貞烈女子?”永樂帝今天的精神看起來不錯,等李青雲三人落座後,笑著看向了綠萼。

“回皇上,正是臣婦!”綠萼聞言吃了一驚,連忙噌地站了起來,躬身回道。

由於綠萼有了誥封,故而稱“臣婦”,否則的話只能稱“民婦”,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裡面的寓意卻是天差地別。

永樂帝見狀微微一笑,向綠萼招了一下手,示意她坐下,然後與李青雲和周雨婷寒暄了起來,既聊了都察院的事情,也聊了侯府的家事,氣氛很是輕鬆。

“李御史,今日有不少大臣給朕上書,希望能讓漢王進京盡孝,李御史身為言官,如何看待此事?”寒暄中,永樂帝忽然語鋒一轉,雙目如炬地望向來李青雲。

“皇上心中已有明斷,微臣不敢枉自非議。”李青雲沒想到永樂帝會問他這種嚴肅的問題,沉吟了一下,衝著永樂帝一拱手,不動聲色地回答。

“朕想聽聽你的心裡話。”永樂帝本以為年輕氣盛的李青雲會對此事發表看法,不成想他竟然如此老成持重,於是笑了起來。

“微臣覺得,漢王進京既是家事同時也是國事,作為臣下,微臣所能做的就是盡忠職守,報效皇恩。”李青雲知道自己這次躲不過去了,想了想後有條不紊地說道。

“如果他們也像你想的那樣,那麼朕就會輕鬆許多。”永樂帝頓時笑了起來,頗為感慨地說了一句。

李青雲的那句“既是家事同時也是國事”,說到了永樂帝的心坎裡,那些上書的勳貴重臣肯定也清楚這一點,但還是想要讓漢王進京,其心可誅。

如果不是永樂帝對那些勳貴念有舊情,如果不是他現在的身體每況愈下,那麼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他不介意學學太祖皇帝,也對一批與漢王交好的勳貴重臣下手,給太子登基鋪平道路。

其實,永樂帝已經對漢王極盡寬容,本想著時間能抹平漢王心中的yankuai,不成想九五之尊的**實在是太過強大,或者說漢王心中的怨念太深,這才導致了今日這種局面的發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