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鴻鵠之志(第2/2頁)
章節報錯
龍爺老巢所在水域的位置不在九江府的管轄範圍內,故而涉及到跨區域執法的問題,必須要九江府知府楊德民出面來進行協調。
“楊大人這次估計也要動動了。”李青雲聞言點了點頭,隨後笑著說道,“他已經幹了六年的九江知府,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大人,龍爺在白水鎮眼線的事情,我已經查得有些眉目了,不出這個月,定能把他給揪出來。”楊雲貴想起了一件事情,沉聲向李青雲彙報。
李青雲覺得以龍爺的老奸巨滑,肯定會派人來湖口縣探查訊息,因此讓楊雲貴私下裡查這件事情。
“查出來後先不要動他,咱們屆時還要靠他給那個龍爺吃上一顆定心丸。”李青雲微微一笑,意味深長地說道。
“屬下明白。”楊雲貴也笑了起來,李青雲所想與他不謀而合。
“悠遠,明年你是想留在這裡還是去京城闖一闖。”李青雲端起桌旁的白開水喝了一口,笑著望向了楊雲貴。
楊雲貴的字是悠遠,沒有外人的時候,李青雲私下裡就以字或者名稱呼他,這樣顯得親切。
“大人去哪裡,悠遠就跟到哪裡,隨在大人身邊必能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出來。”楊雲貴的眼前亮了一下,朗聲說道,顯得意氣風發。
憤世嫉俗的楊雲貴在湖口縣裡蹉跎了好幾年,如今好不容易遇上李青雲這個一個知己和伯樂,他當然要追隨李青雲。
在李青雲來湖口縣後,誰能想到他會鄱陽湖上的王三、吳刀疤兩大水匪給滅了?誰能想到他能把盤踞縣衙多年的張有德連根拔起?誰又能想到湖口縣如今被治理得井井有條,白水鎮的商貿蓬勃發展,百姓的生活日益改善?
說實話,開始的時候楊雲貴覺得覺得才幹並不比李青雲差,他差就差在運氣上,否則的話也能金榜題名。
或許他也能滅了王三和吳刀疤,或許他也能把張有德的勢力給拔除,或許他也能把湖口縣治理好,可是白水鎮上現在朝氣四溢的商貿事務,卻是他萬萬做不到的。
俗話說的好,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楊雲貴在政務上是一把好手,可在商業上就是一個菜鳥了。
這個時候的讀書人從來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向來不恥商人身上的銅臭,所以楊雲貴的經商能力就是他最大的短板。
李青雲比楊雲貴要小上幾歲,不僅能金榜題名,還能把白水鎮交易市場搞得如此紅火,使得周邊的商賈紛紛慕名前來,單憑著這一點,楊雲貴就已經甘拜下風了。
楊雲貴能感覺到李青雲志向高遠,他豈能放過這麼好的機會,肯定會與李青雲一起去打拼出一番新的事業出來。
“那可委屈你了,以後不能金榜題名,光宗耀祖了。”李青雲早就猜到了楊雲貴的選擇,笑著望著他。
楊雲貴是湖口縣多年的癝生,完全有資格參加今年江西的鄉試,可是他像上一次一樣,毅然放棄了這個機會,很顯然是不想進入官場為官。
說起來也有些可笑和無奈,如果不是生活所迫的話,楊雲貴是絕對不會成為癝生的,每三年江西的學政大人會對府縣的生員們進行兩次考試,考試成績優異者能成為縣裡的癝生,可以享有朝廷的祿米。
故而,楊雲貴這才有閒心幫縣裡的那些貧苦人家寫訟狀,否則的話早就被餓死了。
“大人,楊某無心為官,只求當一名吏員輔佐大人。”楊雲貴也笑了起來,他早就看淡了官場上的名利,現在只想跟著李青雲實現心中的抱負,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來。
官員的流動需要吏部的批准,而吏員的流動就要簡單許多,由於吏員不是官,只是平民百姓,故而可以跟隨著官員一起調動,相當於幕僚的性質。
只不過各地官府的吏員都是本鄉本土的人,很少有人願意背井離鄉去外地,與官員們也沒有什麼深厚的感情,故而自然要留在當地了。
“悠遠,要當就當天下第一吏,名留青史,也不枉來了這世上一遭!”李青雲知道這是楊雲貴的肺腑之言,心中不由得萬分感動,用力一拍桌面,高聲說道。
“謹遵縣尊大人教誨!”楊雲貴聞言衝著李青雲一拱手,豪情萬丈地回答,雙目中禁不住流露出了一絲憧憬。
他知道李青雲並不是在說笑,如果他成為大明的天下第一吏,那麼李青雲肯定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朝廷重臣。
李青雲的這番話不僅是在激勵他,同時也是在自勉,向楊雲貴透露出了鴻鵠之志,也為人生立下了一個追求的目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