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鄉土(第1/2頁)
章節報錯
從長安下高速,順著國道向北走,地形漸漸起伏,村落的房屋也從小樓慢慢變成了一個個窯洞,村落中掉葉的樹,順著牆根堆放的柴火,院中傳來的犬吠。
黃土高原的景象能喚醒任何一箇中國人心中締結的鄉土情懷,這篇無邊無際的高原是所有西北人的根,它承載著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的印記。
褚清正是為他所來,他是懷著朝聖的心來的。
路遙心中的根,正紮在這裡。
。。。。。。。。
秋季的特徵在這片典型的西北高原上並不明顯,得益於生態治理,已經很有一部分覆蓋上了綠色植被,由於乾旱少水,植被生長的並不茂盛,顯得有些稀稀拉拉的,綠色和黃土色交雜在一起,煞是好看。
褚清白色的車搖搖晃晃的行駛在鄉間小道上,在這高原之上,孤零零的,根本看不到人。
目的地離這裡還有不近的路程,那是定個普普通通的村子,和這黃土高原上千千萬萬個小村子一樣,青壯年們大都外出務工,留下小孩和老人。
老人們主要工作就是耕種著數十畝的農田,由於產量太低,擴大種植面積是唯一的方法,而現在糧食價格的不斷下跌,使得老人們每年只種植夠自己一家口糧的麥子和土豆。
花生和芝麻只是少量種植,遠在外地的孩子們給的錢他們基本上都只是存下,老人們前半輩子永遠也想不到有一天糧食不值錢了,房子居然要買了,土地竟然不要了。
城市化和工業化帶給農村人莫大的影響,農村人未來會慢慢減少,大片的天地將會迴歸大自然的管理。
人口的聚集和土地的規模種植是大勢。
只有最後的老人們還執著在這裡。
老楊頭是村裡的會計,雖說大小是個官兒,但是也沒他需要做的事兒了。
他只能守著這個地方,兒女都在城裡,他去住過,不習慣,他寧願守著這個村子到死。
在城裡他吃不上自己種的新麥,喝不到自己釀的糜子酒,也睡不慣那個又大又軟的床,還是他這個硬邦邦的老炕舒服。
他兒子前兩天說村裡要來個外地人,說是來寫生,老漢想不明白寫生是個啥。
聽著兒子的囑咐,他把兒子的屋子收拾出來給即將到來的客人住,招呼老婆子快點準備飯菜,這個新來的客人不能怠慢,人家也是給房租和和伙食費的,少有的能賺到外快,老楊頭挺歡迎的。
看著時間差不多了,老楊走到村口準備迎一迎。
摸出菸袋,掏出菸葉緊實的塞進菸斗裡,點燃火柴。
“呼~~~~”,老楊頭突出煙,舒服的向後一仰,靠在了村口的大槐樹上。
這槐樹可了不得,每年都結槐花給他們村子享用,拌上麥飯,可是村子年年一次的好時候,吃著比肉都香。
老楊頭正摸著老槐樹,想著槐花麥飯時,聽到有車響。
突然看到遠處駛來一輛白色的吉普車,把泥巴路上的塵土揚的好高。
不一會兒車子就到了近前,輪子緩緩停下,跳下里了一個年輕人。
還沒等褚清問,老楊頭趕忙上前詢問,
“後生,你是叫褚清不”。
“是的,大爺,您是楊哥的父親是吧。”
“是的是的,我兒說你晌午估計就到嘞,我過來迎一迎你。”
褚清是在市裡吃飯認識的老楊頭的兒子,他兒子是飯店的老闆,和褚清閒聊得知褚清過來寫生,便推薦他到村裡來的,剛好村子的位置和褚清想去的目的地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