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昭雪(第1/3頁)
章節報錯
月姑暗中服毒,一口鮮血噴濺大理寺門口的石獅之上。
當時街上人來人往,衙門口門前有個女子吐血,自然引來不少人呼啦啦圍了過來。
跟在月姑身後的四個小太監一見此狀嚇得不行,忙放下轎子,七手八腳地過來扶她,卻被月姑一把推開。
圍觀的百姓越聚越多,其中突然有人高聲道:“這不是太后宮中的女官嗎?前幾日她與□□郡主午門外對質,我恰好也在。所以我認得她。”
這些時日,凌家軍申冤一事無人不知,京中百姓幾乎都去午門外跪請過。對質那日雖然去的百姓未像後來那樣多,可此時也頗有幾個當時在場之人,聽那人如此一說,皆不由得仔細看了月姑兩眼,隨後紛紛點頭附和。
月姑單手扶著大理寺門前的石獅,只覺天旋地轉,五臟寸斷,卻強撐著一口氣立在那裡。
“怎麼回事?”
正亂著,忽從衙門裡走出一主一僕,原來是大理寺卿方鐵之帶著隨從。
眾人一見“鐵判”方大人來了,都紛紛讓到一旁,露出扶石而立的月姑。
“月尚宮!您這是……”
太后身邊赫赫有名的掌事女官,方鐵之自然認識。可此時這位四品尚宮卻不已復往日的氣派,形容虛弱,嘴角滴血,極為狼狽。
方鐵之一見,忙匆匆拱了拱手,回頭便要咐吩隨從去叫大夫。
“方大人!”月姑拼力咬牙喚道,再開口時已氣顫聲促,喘息不穩,“請方大人……轉告太后娘娘,王相已於獄中……畏罪……服毒而亡!凌家軍得以昭雪……我金月……不辱太后之命……”
話音未落,月姑陡然又是一口鮮血噴出,立時桃花萬朵揉碎,崩玉山倒玉柱,自此芳魂渺渺難覓,佳人傾倒難扶。
人群登時又是一陣大亂。那四個小太監中有個機靈的,見狀轉身就跑向皇宮報信。方鐵之趕緊命人去召仵作和大夫。
月姑臨死前所說的話資訊量太大!先說王致已死!且還是畏罪服毒而死!又說因王致之死,凌家軍得以平冤昭雪!
如此一來,簡直昭然若揭,相當於直接承認王致通敵叛國陷害忠良。平城之役所戰死的四萬將士,鎮國公主與凌大將軍之死,皆找到了冤頭債主!
還有那最後一句,更是大有深意!
“不辱太后之命”?月姑乃太后心腹,掌管坤澤宮上下多年,如此說來,便是得了太后的吩咐。太后情知王致通敵陷害,故而指使月姑去牢中毒殺王致?
那麼到底是太后與王致同謀通敵,此次系殺人滅口?還是太后此前毫不知情,此次是為保王氏名譽而暗中處置?
可不管如何,引得太后親自動手,這都更加作實了王致通敵陷害之罪!只是大概不過本想一床大被子掩下,卻沒想到月姑於大理寺門前吐血而亡,將一切揭了出來!
且不說百姓們透過月姑這寥寥數語,如何猜出個驚天秘密。這訊息又是如何一陣風般傳遍了京城,傳遍了整個大齊。
只說方鐵之召來的仵作和大夫於一番檢視之後,皆拱手搖頭。這月姑確已氣絕身亡。
而相隔不遠的刑部大牢中,更是亂成一團。右侍郎杜容將京城中所有能請的大夫都帶到了刑部大牢,急得眼珠子赤紅坐立不得,只一迭聲地催促趕緊為王致診治,“務必救活,否則皆抄家滅族”。可是哪還能救得回,人都已經涼了多時。
那個叫旺兒的小廝當時一見王致吐血,便知不好,當即便一頭撞在牢牆上想碰死了事。誰知卻被人及時發現,滿屋的大夫還能讓他給死了?如今正頂著一頭的繃帶於訊室受刑。若交待不出兇手,他就是同謀,真真生反不如死。
只是旺兒怎麼也想不明白,明明他已用銀針驗過,為何相爺還是中毒身亡。
他卻哪裡知道,這銀針能驗的不過是“鶴頂紅”之流的毒藥。而江湖之上,奇毒異毒不知凡幾,自然能找到那銀針探不出的極品。
“奈何散”,需得服下兩刻鐘後才能毒發。一旦毒發立時身亡,絕無救回可能。而在此之前,服毒者卻毫無症狀。故而即便著人親口試毒,除非靜坐等上半日,否則防不勝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