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越1號’、‘添越2號’基金,交易團隊從總部,遷徙到寧州。

至此,國內基金交易,全部轉移到寧州。

第一屆董事會成員,最終選定六人,為蘇越、顧雲汐、楊立國、沈小雅、林鋒、郭琨澤,其中蘇越擔任集團董事長,擁有一票否決權。

集團管理結構上的最佳化,除了每個人職務上的變動以外。

在根本業務上,並沒有太大的變動,只是在管理結構上,更加扁平化,讓集團最高層,可以直接對接分公司業務部門。

“董事長,集團管理結構上的最佳化完成了,但我覺得……”沈小雅拿著年度集團財務報表,遞給蘇越,繼續說道,“集團內部薪酬制度,也應該最佳化、改革。”

“目前的情況是許多崗位,起薪和提成,有些不合理,比如市場調研員和基金交易員,兩者起薪差距不大,但提成的獲得難度,卻完全不同,這導致大家一窩蜂地往交易員裡鑽,而市場調研方面,卻很少有人去。”

“集團薪資制度的目的,是為了激勵員工,然後讓他們有衝勁,發揮出自己更大的價值,更好地服務公司,創造更多的利潤。”

“還有分公司地域方面的起薪規則。”

“董事長你給的員工境外補貼,實在太多了,光是補貼,就差不多相當於國內工資的兩倍,雖說國外環境惡劣,背井離鄉,為了讓員工們有個好的暴漲和心安,適當補貼,是可以的,但也不能超過某個度。”

“不然,利益驅使下,大家都是朝一個方向跑,反而導致內部的不平衡。”

蘇越翻看著上一年的‘添越資本’整體財務報表,聽著沈小雅的話,微笑地道:“小雅姐,這方面,你是行家,你決定就好。”

自己不擅長的地方,蘇越絕不多管,也勇於承擔錯誤。

沈小雅微微頷首:“薪資改動,是大事,還是需要知會董事長一聲的,還有就是……我們集團,資金規模、利潤收入,幾乎每個季度,都在環比暴漲,然而,我們內部的財務成本,也在環比暴漲。”

“就算是大財主家,也不能隨意揮霍沒必要的支出專案,造成財務成本的高企。”

蘇越微笑地道:“小雅姐的意思,還是要精簡開支?”

沈小雅點了點頭:“我覺得,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在公司發展的哪個階段,都不能造成內部財務的臃腫,都得精簡開支。”

“需知道,不管是員工工資,還是固定財務支出費用,都是隻加不減的。”

“去年,我們集團,除了固定資產購入,最大的開支,就是工資了,在工資這個支出目錄中,我發現最終核算的‘福利報銷’資金,比我預想中,要多很多,我覺得……這個得控制一下了,必須得列一個名錄出來,明確規定哪些是可以報銷,哪些是不能報銷的,然後讓集團各部門嚴格執行。”

“這個……沒有問題。”蘇越說道。

在能夠激發員工積極性的前提下,控制財務成本的提升,是一個公司發展很重要的事情。

他儘管對員工寬容,所出的待遇,也比同業公司高出至少20%,但能夠精簡的開支,還是很有必要精簡的。

“對了……”

蘇越想起一事:“我們從倫敦,透過國家集採支付轉移的80億美元資金,到現在,應該全部到賬了吧?”

沈小雅說道:“除了一兩家還未入賬以外,其餘的,已經盡數到賬。”

“這部分資金,存在華商銀行‘添越4號’對沖基金託管賬戶之下,餘下的一兩家,我昨天打電話催了,春節之前,應該能入賬。”

“畢竟這是商務部直接督導的,他們應該不敢賴賬。”

“我倒不擔心他們賴賬。”蘇越笑了笑,說道,“真賴賬的話,我們就有與他們談判,直接將債務轉化為股份的資格了,好歹都是國營、央企,資金入股,也不吃虧。”

“我只是想……這部分資金早點入賬,我就能對‘添越4號’對沖基金,進行淨值結算,將淨利,劃歸我們集團了。”

“不過,等幾天也沒關係,馬上就是春節了,過了年再說了。”

倆人交流了一陣,然後沈小雅就拿著金牌令箭,找顧雲汐一塊大刀闊斧地改革集團薪酬制度,準備過完年就開始下發檔案,從而嚴格執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