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做菜,做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只不過花刀的方式不同,所用的魚也有所不同。
油炸過後,魚身切開的花刀支稜起來,一塊一塊倒也是非常的美觀。
當然一道菜的美味從來也不在刀工和造型上。
刀工再如何的好,造型再如何的漂亮,最終如果味道不好,實際上食客也未必會買賬。
所以烹調烹調,不光是要烹,還需要調和味道。
季鵬程其實很清楚,馮識辛的基本功足夠紮實,而且很多菜他也都是能夠信手捏來,所以老人並沒有去教授什麼基本功之類。
季鵬程給馮識辛講述的,則是烹調上的一些根本東西。
“你要記住,味道上不是一層不變,即便是在人們的印象中只有甜的本幫菜,實際上也並非是只有甜味,而是要根據不同食客的口味,去進行一些味道上的調和,要保證不同的食客都能夠品嚐到美味。”
馮識辛非常虛心站在一旁季鵬程的身邊。
他已經把鱸魚處理好,現在便是一邊看季鵬程去炒制醬汁,一邊聽季鵬程教授。
“味道並非是一成不變,所以你在調味的時候,也就必須要進行不斷的嘗試,尤其是你不能夠單純憑感覺,你必須要在調味過程中去品嚐,用你自己的舌頭去品嚐,所以你必須要對自己味覺有所瞭解。”
馮識辛有些驚訝問:“對自己的味覺有所瞭解?”
季鵬程點頭:“對,你要知道自己是重口呢?還是比較輕口?”
馮識辛聽到這,大概明白了季鵬程的意思。
“我明白了,師父您的意思是,要有一個參照物?自己的味覺便是參照物,要參照自己的味覺,來對味道進行調整。”
季鵬程滿意地說:“不錯,通常呢,一些頂尖的大廚,會找一個舌頭非常靈敏的專業人進行品嚐,但是在我們小餐館裡,我們不可能去請那樣一個人,而我們自己的舌頭因為平時吃東西一定會有口味偏好。
這種時候,你就需要先了解自己究竟是重口呢?還是比較輕口一些?”
馮識辛明白師父的意思,每個人從小到大吃東西,一定會導致一些口味上的偏好,所以用自己舌頭當做味覺參照,往往會有一些偏差。
但如果要是能正確認知,知道自己味覺是偏重還是偏淡,是喜歡甜口?還是鹹口?又是能夠吃多重的辣?
瞭解自己的舌頭味覺,那麼在品嚐菜的時候,便可以用自己味覺當做參照物。
季鵬程說:“還有一點,你要了解常來客人的口味,我們既然是在這樣並不繁華街區做私廚小館,那麼就必須要保證有足夠回頭客,如何讓客人回頭呢?就必須要了解常客的口味。”
馮識辛說:“師父這個我知道,我們家餐館,我也是會了解常客口味偏好。”
季鵬程真的是越看馮識辛越覺得滿意。
“識辛,你的底子真的非常好,相信在這座國際大都市,你將會開啟屬於你的大師之路,但是你也要記住,任何一個行業,大師一定要永遠懷揣著一顆學徒的心,你可不要因為一點點小成績就沾沾自喜。”
跟在季鵬程身邊這些天裡,實際上季鵬程真的沒有多少廚藝上的東西教授馮識辛,更多就是教導他一些做菜和做人的道理。
這其中有些馮識辛心裡有成算,有些倒也是給他不少啟發。
馮識辛認真向季鵬程說:“師父放心,我會保持那顆學徒心的。”
季鵬程此時已經把醬汁炒好,澆在了旁邊的鱸魚上,最後還要撒上一些炒過鬆子增香。
“好了,上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