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識辛一開始沒有看出什麼端倪,上面不過是外面又有兩桌客人點了麻婆豆腐。

當他更加仔細看了又看,突然發現其中一條麻婆豆腐後面標註著:少麻辣。

看到了這三個字,馮識辛有些驚奇抬起頭看向沈甘怡。

後者嫣然一笑說:“點單的時候,那桌客人說,自己不太能吃麻辣,問可不可以不要那麼重的麻辣?我就說幫忙問一下,順手寫在單子上了。”

姥爺笑著說:“看到嗎?這是小甘怡細心的地方,會替食客著想,很棒。”

沈甘怡收穫誇獎,有些不好意思說:“謝謝蘇姥爺誇獎呢。”

馮識辛捏著選單,扭頭看向姥爺問:“那這個少麻辣,要怎麼去處理?”

姥爺笑了笑說:“自然是少放了,我之前不是說了嗎?這種時候,可以選用一些更容易出香的辣椒粉,花椒方面可以用顏色更深紅,煸炒時也可以多煸一下,將香味更好激發,這樣子少放一些也能出香。”

接下來,姥爺便又是給馮識辛進行了示範。

流程基本相同,只是用的辣椒粉有所不同,最後放的花椒粉也比較少。

但是正如姥爺所說,花椒煸炒稍微久了點,確實釋放出更濃香味。

馮識辛親自把這一盤麻婆豆腐端出去,給點單的那桌客人上菜。

客人看到盤子裡幾乎無二麻婆豆腐,也是明顯有那麼一點點的畏懼,甚至可能心裡都有些後悔點這盤菜。

不過,在麻辣香味刺激下,依舊還是忍不住用小勺舀起一勺品嚐。

吹涼一些,慢慢地送到嘴邊,先用舌頭輕輕品嚐味道。

在嘴裡咂摸了一下,發現沒有想象中那麼辣。

反倒是麻辣香味令他口水不斷分泌。

終於,客人還是忍不住把這一小勺送入口中。

入口第一時間感覺自然是“燙”。

在燙的刺激下,客人猛地倒吸了好幾口氣,緩解舌尖上的燙感,隨後在口中輕輕一抿,豆腐瞬間彷彿化在口中。

接著,品嚐到了麻婆豆腐的鮮香麻辣。

可是這一口吃完,客人有些驚奇:“咦?竟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辣啊,而且也不是很麻,這個味道倒是剛剛好呢。”

看完客人表現,馮識辛也是面帶微笑迅速轉身準備回去。

但剛轉身走兩步,被那桌客人叫住:“小兄弟,這盤麻婆豆腐,看起來、聞起來和其他的沒有區別,可為什麼我吃著又不會很麻很辣?”

馮識辛又轉回頭,認真解釋:“不是客人您點單的時候說,不太能吃麻辣嗎?所以我姥爺做這一盤時,給您稍稍進行了調整,讓麻辣味道不那麼重,希望您能夠喜歡。”

食客愣了一下,接著又是舀起一勺說:“謝謝,這個真的好吃,是我能接受的麻辣程度,喜歡,真的喜歡。”

又吃了兩勺子,食客趕緊舉手說:“來一碗米飯。”

沈甘怡應了一聲,趕緊盛了一碗米飯送給對方。

馮識辛走到後廚門口,回頭看了一眼狼吞虎嚥的食客,臉上難以掩飾的笑容,他對姥爺的教授有了更直觀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