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蒲松齡(第3/3頁)
章節報錯
問題解決了,辦事。
崇禎十三年(1640)五月,洪承疇出兵了。
得知他出兵後,皇太極就懵了。
打了這麼多年,按說皇太極同志是不會懵的,但這次實在例外,因為他雖然料定對方會來,卻沒有想到,會來得,這麼多。
洪承疇的部隊,總計人數,大致在十三萬左右。屬下將領,包括吳三桂、白廣恩等,參與作戰部隊除本部洪兵外,還有關寧鐵騎一部,總之,最能打的,他基本都調來了。
本來是想玩玩,對方卻來玩命,實在太敞亮了。
考慮到對方的戰鬥能力和兵力,皇太極隨即下令,繼續圍困錦州,不得主動出戰,等待敵軍進攻。
但是接下來的事情,卻讓他很暈。
因為洪承疇來後,看上去沒有打仗的打算,安營、紮寨,每天按時吃飯,睡覺,再吃飯,再睡覺,再不就是朝城裡(錦州)喊喊話,兄弟挺住等等。
暈過之後,他才想明白,這是戰術。
洪承疇的打算很簡單,他判定,如果真刀真槍拼命,要打敗清軍,是很困難的,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守在這裡,慢慢地耗,把對方耗走了,完事大吉。
這是個老謀深算的計劃,也是最好的計劃。對這一招,皇太極也沒辦法,要走吧,人都拉來了,路費都沒著落,就這麼回去,太丟人。
但要留在這裡,對方又不跟你開仗,只能耗著。
耗著就耗著吧,總好過回家睏覺。
局勢就此陷入僵持,清軍在祖大壽外面,洪承疇在清軍外面,雙方就隔幾十裡地,就不打。
當然,清軍也沒完全閒著,硬攻不行,就開始挖地道,據說裡三層、外三層,賽過搞網路的,密密麻麻。
但事實告訴我們,祖大壽,那真是非一般的頑強,而且他還打了埋伏,之前跟朝廷說,他可以守八個月,實際滿打滿算,他守了兩年。
就這樣,從崇禎十三年(1640)五月到崇禎十四年(1641)五月,雙方對峙一年。
六月底,出事。
洪承疇突然打破平靜,出兵,向松山攻擊挺進。
這個舉動大大出乎清軍的意料,清軍總指揮多爾袞(皇太極回家)
沒有提防,十萬人突然撲過來,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戰敗。
訊息傳來,皇太極暈了,一年都沒動靜,忽然來這麼一下,你打雞血了不成?
多年的作戰經驗告訴他,決戰的時刻即將到來,於是他立即上馬,率領所有軍隊,前往松山。
但是,有個問題。
當時皇太極,正在流鼻血。
一般說來,流鼻血,不算是個問題,拿張手紙塞著,也還湊合。
但皇太極的這個鼻血,據說相當之詭異,流量大,還沒個停,連續流了好幾天,都沒辦法。
但軍情緊急,在家養著,估計是沒轍了,於是皇太極不顧流鼻血,帶病工作,騎著馬,一邊流鼻血,一邊就這麼去了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他沒有找東西塞鼻孔,卻拿了個碗,就放在鼻子下面,一邊騎馬一邊接著,連續兩天兩夜趕到松山,據說到地方時,接了幾十碗。
反正我是始終沒想明白,拿這碗幹什麼用的。
會戰地點,松山,雙方亮出底牌。
清軍,總兵力(包括孔有德等雜牌)共計十二萬,洪承疇,總兵力共計十三萬,雙方大致相等。
清軍主將,包括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等精銳將領,除個把人外,都很能打。
洪承疇方面,八部總兵主將,除吳三桂外,基本都不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