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明明不夠普通,卻還這麼自信(第2/2頁)
章節報錯
沈墨對於春耕的重視更甚於于成龍的這次來攻,換句話說于成龍這次來攻在沈墨眼裡威脅也就一般般。
而祁陽城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想取的話也隨時可以拿下,何必急於一時。
只是不攻城不代表什麼都不做,從拿下永州城開始,蕩寇軍的水師就在祁陽旁邊的江面上來回溜達,雖然並沒有做出諸如炮轟城牆或者是攔截過往船隻的暴力舉動,但是來往祁陽的船隻也肉眼可見的減少了不少。
永州城都被反賊佔據了,還摸不清沈墨這股反賊底細的商人們自然得小心謹慎起來,先觀望一下情況再說。
這樣一來,本就因為沈墨佔據永州城而帶來的物資日益緊缺的情況愈加嚴重,城中糧價飛漲,許多人紛紛想要逃到下游的衡陽去。
祁陽知縣卞和平倒是個有能力敢擔當的官員,一方面強行下令平抑飛漲的物價,發現囤積居奇者一律關進大牢。同時又做主開啟官倉,平價售糧穩定民心。
其次,派出縣衙捕快衙役以及巡檢司兵丁在城中維持秩序,凡是有趁亂滋事者一律嚴懲。
再次,說服那些地主鄉紳,尤其是擁有大量田產的大地主們招募鄉勇來守城。
這些大地主們對於沈墨採取的政策也都有所耳聞,都在擔心沈墨一旦拿下祁陽,自家的田產也就保不住了。
所以卞和平稍微一開口,這些大地主們就很快響應,短短數日便招募了五千多名鄉勇幫助知縣守城,還自願捐獻了許多錢糧。
這些大地主們之所以這麼積極,一來是希望卞和平能夠守住城池,擊退反賊,從而保全自己的家產。
二來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卞和平告訴它們,新任巡撫正帶著大軍前來剿賊,只要堅持幾日,巡撫大軍一來,現在猖狂的反賊肯定就會灰飛煙滅。
基於此兩點,這些鄉紳們才會如此舉動。
直到現在,鄉紳們依然不覺得沈墨這股反賊能有跟朝廷上萬大軍抗衡的實力。
康熙平定三藩的確讓清廷以及他本人的威信聲望在天下士紳之中上漲了不少,換句話說,此時天下絕大多數計程車紳都覺得清廷這江山再一次坐穩了。
從邏輯上來講的確是這樣的,畢竟帶甲數十萬的吳三桂和分別擁兵十萬的耿精忠、尚之信一度佔領了整個南方,甚至湖北、浙江乃至陝西甘肅等地也都被叛軍佔領。
彼時,許多人都覺得叛軍勢大,大清要完。
可是康熙採用政治上分化瓦解,軍事上剪除兩翼的策略,先後招降耿精忠和尚之信,原本跟隨吳三桂一起起兵的陝西提督王輔臣也主動投降,最後就剩下吳三桂孤軍面對清廷大軍圍剿,最終匆匆稱帝五個月後病死衡陽,吳軍也從此土崩瓦解,一敗塗地。
三藩之亂讓康熙在政治上獲得了巨大的威望,讓天下人心更加的順服,這也是康熙平生最得意的一樁功績。
原本的歷史上也的確如此,三藩之後,康熙朝再也沒有出現過大規模的叛亂或者說起義。
平定三藩的意義深遠,在施琅滅了琉球的鄭氏集團之後,清廷終於能騰出手來去發展國力了。
沈墨現在只是佔據了一府三縣四座城池而已,跟三藩之亂那種大半個天下都失陷的局勢比起來的確算不了什麼,最多是疥廯之疾。
這也是這些士紳們如此積極響應知縣號召的根本原因。
經過這一系列的操作,卞和平算是初步穩住了祁陽縣的人心局面,但是他心裡卻遠沒有他表面上看起來那麼淡定。
雖然城中已經招募了將近上萬名鄉勇,還有鄉紳們捐獻的錢糧也想當可觀,但是卞和平對於守住祁陽城卻沒有多少信心。
原因也很簡單,永州知府劉光耀不算是個無能之輩,而且當時招募用來守城的鄉勇比自己只多不少,更重要的是永州城比起祁陽城來說城防要堅固的多。
可饒是如此,城池還是被反賊給破了,而且根據逃出來的人所言,從反賊正式開始攻城到破城連一個時辰都不到。
這種情況下,卞和平還能鎮定的做出這一系列的操作,沒有棄城逃跑已經算是很有膽氣很敬業了。
若還要求他一定能守住城池那的確有點強人所難了,他現在最期盼的就是巡撫的大軍趕緊到來,就不用自己單獨來面對反賊隨時可能到來的攻擊了。
沈墨對於祁陽城中的動靜絲毫沒有在意,卞和平就是張巡再世也不好使。
這一仗的關鍵就在自己能否擊敗於成龍身上,于成龍一旦敗北,祁陽縣不攻自破。
在鄭雲龍快要望穿湘水之時,于成龍的先鋒大將長沙總兵祖君昊終於姍姍來遲,帶著三千先鋒出現在了祁陽城外的江面上。
得到訊息的鄭雲龍激動不已,走到甲板上眺望了一番後,大笑著下令道:“傳令各艦升帆,咱們去迎接客人!”
隨著旗語打出,水師八艘炮艦以及大大小小的幾十艘船隻都陸續起帆,在鄭雲龍的旗艦帶領下如同狼群一樣向著清軍先鋒船隊包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