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他們那裡還很緩慢(第1/2頁)
章節報錯
宋通淡淡地一笑之後,再對他們給予了時間上的要求:即刻開始。
見無從躲避,阿布思率先表示反對。其理由也就是那些,比如族屬都是沒有學識的人,眾人都是習慣了舊事舊法等等。
宋通再看向骨力裴羅和克羅多,他們也立即附和,說是的確如阿布思所說。
“或許不能立即詳細,但我可以派懂得如何操作的突厥人,去幫同羅人、僕固人、回紇人,以及黠戛斯人。”宋通微笑著說道。
這豈不還是讓突厥人來統治我們嗎?我們明明獲勝了的,怎麼可以這樣?
三人更加表示反對。
宋通再說道:“漢人說‘三人行,必有吾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道理天下大同,儘可不必多有猜疑。”
三人再也沒有藉口,只得在面面相覷之後,有氣無力地說:“願意進行改革。”
世上沒有一個人願意像是呆傻人那樣,甘心為他人驅從。之所以有聽命於他人的狀況,除了威權就是敬仰。
阿布思等人說族屬內的人都是野蠻人,這個藉口顯而易見是不成立的。
他們現在不同意也不行,因為還有宋通可以藉助火器營的力量,“幫助”他們推動改革!
這三人裡面,黠戛斯人的領袖克羅多的心裡,稍微安定一些。因為他率領的族眾的活動地盤,距離大唐實在太遙遠了。
本想借著道路遙遠而安享世外桃源一般的往日風光,克羅多聽到宋通接下來的命令,就再也沒有僥倖心理了。
阿史那博恆接到宋通的指令:自率三千兵馬,再和鄭德淳、嵬飛猿、可斡朵利等人一起,帶領五百火器營兵將,繼續向西北進擊!
這個管理團隊的人員組合,很明顯,宋通也是用心的:這些人不會結成反叛聯盟,而只會認真去落實命令。
阿史那博恆遲疑地問道:“那邊都是在風雪中游牧的野蠻人,相對於突厥人更還不如。與他們征戰有何意義?”
宋通既然是穿越過來的,自然是知道的:那些此時,甚至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當中,都是遠遠地落後於大唐的野蠻人,未來將會駕駛幾條帆船,就把漢地欺凌得體無完膚。
一直喝西北風的極寒之地的人,更是遠道而來,說是漢地乃是他們的。這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既然如此,那就早早地對他們進行文明的啟迪,讓他們最先懂得先進文明的諸多好處及厲害!
阿史那博恆接下命令:服從突厥式改革的,就由鄭德淳等人進行指導;不服從的,儘可以火器說話。
鄭德淳原本就是流浪四方的人,對於遠征極寒之地,倒也沒什麼顧慮。但他有疑問的是:我們這麼費力地幫助他們從野蠻人,進化到文明人,值得嗎?
“值得!”宋通肯定地回道,“教導他們以漢字、漢書,讓他們來長安考試。優秀的可以在文明世界做官。最起碼,還可以進行合理的遠途貿易。”
嗯,這就對了。只有以文化趨同,才能使得再大的矛盾,也終將化為毛毛雨。
遠征軍出發,別說阿布思、骨力裴羅,現在的克羅多,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了。
必要認同大唐和番使宋通將軍的命令,這人更還身負漠北爵的勳職。
內可聯絡大唐作為後盾,外有火器營的兇悍武械,廣袤的荒野之地,只有遵從宋通的指令。
這些蠻族領袖,倒也有個美好的期望。那就是,如果事業美滿,可以把自己的頭像鐫刻在他們心目中的神山——烏德鞬山的山崖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