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如果我們先挑開戰幕,朝廷必不會同意。而蕃方,本來就只是虛張聲勢地待在原地。現在,”崔希逸一邊思索,一邊說著。

停頓一下,他端起身旁的水杯,喝了一口再接著說,“我們又即將把蕃人俘虜盡數放回,如此一來,蕃方必是更加安定。或許,他們就此撤去唐蕃邊境的過多軍伍,消弭雙方濃烈的戰事氣氛,也是大有可能。”

聽他把話說完,宋通先說“有這個可能”之後,再對他說道:“大使,無論怎樣,我們的計議都已安排好。朝廷肯定不會同意我們率先出擊。但蕃方,”

說到這裡,宋通不禁笑了起來:“他們肯定是耐不住寂寞的。至於他們接收了那些俘虜回去,也仍然不會安定下來。”

崔希逸聽了,既感到計劃可以照常進行,又覺得可能會遭到蕃方的突然襲擊而苦惱。

宋通見他如此,也就再重複著仍然按照原計劃進行即可:陸續將兵將、糧秣等軍資,集中在大斗拔谷、張掖川、洪池嶺等山谷要道。待到時機來臨,立刻就可以發動反擊。

崔希逸點頭稱是,再又問道:“即便我們獲勝,但是蕃人是否能夠被震懾住?”

宋通只說這些不是現在就能夠完全確認的,現在能夠確認的,就是唐方兵精糧足,又有秘密武器:那些火器營裡新式武械,以及可以操作、使用它們的,受到嚴格訓練的兵士。

崔希逸的心裡肯定還是有疑問,但見宋通神態自若,他也就放下心來。

接下來的日子裡,崔希逸,就居於涼州,開始秘密調動兵將、軍資,向南面的祁連山各條山谷中集結。

宋通等人,開始進行俘虜與財物的交接。

騎馬進入焉支山的牧馬監,宋通見到了前來迎接的曹世宇。

他當然也知道了蕃人俘虜,即將返回蕃地的訊息,就連連說“每日只是牧馬,實在乏味”,想要跟著押送這些俘虜去大斗拔谷。

宋通本來都已安排好,只得無奈地再次拒絕了他的跟從。二人道別後,宋通在看押俘虜們的唐兵帶領下,進入了俘虜營地。

此時天氣已是秋末冬初,山坡的松樹、杉樹,還是不變的碧綠。河水迴轉的山谷內,野草已經乾枯發黃。河流附近的各種雜木,葉片也已金黃。它們與荒草的顏色連線在一起,使人頓生對美好金秋的讚賞。

仲朗傑默默地巡看後,再對前來見面的宋通施禮說道:“我會記住這片山谷的。希望,”

說著,他又帶著留戀的眼神看了看四周:“我能夠再次來到這裡,只是不要以俘虜的身份了。”

宋通慨嘆著說道:“當然不會。仲朗兄再次回到這裡,一定是心情愉悅,開心不已的。”

聽著宋通語意中暗含著的期望,仲朗傑看向他,認真地點點頭:“希望能夠儘快。”

“嗯。”宋通笑著回應一下,就轉身招呼一眾唐兵啟程。

一名唐將把手中令旗一揮,身旁的唐兵們立刻口中呼喝一聲。軍旗在蕭冷的風中飛舞,軍樂聲隨之大起。

兩邊是身著黑色衣甲的唐兵,中間是蕃人的俘虜。幾道人流匯成了長龍,緩緩地走出了這片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