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當然不會(第1/2頁)
章節報錯
宋通聽著崔希逸的問話,不禁再看向那座紅彤彤的佛塔。
世間的宗教何其多,世間的聖人言語,更是浩瀚如海洋。
但即便有這些宗教,為不同的人信仰;即便不同種族的人們,都有聖人的教誨在耳邊。但是,世間何時能夠安寧祥和了?
縱觀漢華歷史,如果要找出沒有一絲戰鬥拼爭痕跡的史書記載,真的如同用顯微鏡,去觀察細胞那樣才能發現。
而且,即便是這短短的數年、數十年的和平,也未見得百姓就真的是快樂開心的——因為還有沉重的各種稅賦,需要繳納。
想到這裡,宋通收回目光,看向崔希逸。
兩人對視之下,宋通緩緩地說道:“安定天下的大計,必可得成!”
崔希逸聽著他的話,看著他鎮定的神色,默默地點了點頭。
那邊的王維,已經祝禱完畢。他走近前來,請示崔希逸是否還需要進到殿內禮拜。
暮色已經濃重,崔希逸巡看一圈後,搖頭說道:“禮佛當然應該,可把事務都推給佛陀,也是不行的。俗諺說——‘若要人助,先要自強’。既然如此,我們又已禮拜周到,即可轉回。”
他的話說出,王維也就躬身施禮聽命。
維那僧釋願和尚將崔希逸等人送到寺門口,致禮道別。
轉去軍府後,宋通將崔希逸送到後宅門口,就要施禮道別,卻被他拉著手臂說道:“已是一家人,還客氣什麼?來內宅堂上一坐,我們再敘談幾句。”
跟著崔希逸進了內宅,奴婢們連忙在唐屋內,點好了數支蠟燭和幾盞油燈。
屋內明亮,崔希逸隨即摒去閒雜人等。
沉默一會兒,他開口說道:“六郎,馬上就要釋放蕃人俘虜,現在又已是秋天。你說明年開春的話,是真的可以預見的嗎?”
宋通知道,崔希逸現在這樣問,很明顯是內心有顧慮。這些顧慮再多,無非就是集中在朝廷不願意開戰。
因為戰端一開,立刻就有無數軍資,頃刻間煙消雲散。這些軍資,即如一支馬槊需要打造數年之久那樣,即如兵將、馬匹等所需的堆積如山的糧秣,都是大唐民力、財力的結晶。
況且,目前對於吐蕃的猖狂,予以了嚴厲地打擊。蕃方現在暗地裡厲兵秣馬,可暫時並未有報復的舉動。
尋機拼鬥當然可以,可是如果不能獲得壓倒性的勝利。那麼雙方又將會回到間斷,卻又是持續的戰鬥當中。如此,就相當於雙方都陷入了持久戰爭的泥沼,這是最令人苦惱的事。
見宋通也是沉默不語,崔希逸的心中更覺焦急:二人計議多時的這個大策略,甚至說是大的戰略也不為過。現在自己心中猶疑不定,宋通作為意見的提供者,怎麼也如此沉悶呢?
崔希逸輕咳一聲,對他說道:“宋六,難道你隨著預期的臨近,也心生疑惑了嗎?”
聽到他的問話,宋通只是淡淡地笑了笑:“大使,計議早已定好,並不用再猶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