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願和尚也是合十敬禮,然後再接著講說道:“鳩摩羅什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經藏、律藏、論藏等三藏。即將圓寂時,他說‘我誠心譯經,若所述皆實,死後我舌必不為化’。果然,火化其屍時,唯舌不化,甚至不斷有蓮花湧現。”

雖然沒有親眼見到這個“口吐蓮花”的情景,但眾人還是心生無限崇敬之情。

邊走邊在各殿內對佛像禮拜,眾人在釋願和尚的引領下,已經穿過了兩座院子。

釋願和尚合掌示意眾人後,再望向後面院中高聳入雲的寶塔,禮讚著說道:“那即是鳩摩羅什大德的舌舍利寶塔!”

王維禮敬之後,再對崔希逸說道:“‘口吐蓮花’,即為讚頌鳩摩羅什大德之意。舌舍利乃世間唯一,今能將之請來此處建塔供養,正是眾生幸事。”

“竟有此事?我公務繁忙,還從未來此瞻禮。今聽摩詰此說,亦覺驚奇。”崔希逸說著,連連致禮佛塔。

隨後,他略作沉思後,低聲對王維問道,“不是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麼?怎麼大德圓寂,還留真身不化?”

崔希逸此時所說經句,是《金剛經》中所言。這部經書,在大唐傳播甚廣。

唐人崇佛,就連身在戰場時時,許多士兵也以《金剛經》作為護佑己身,或者在受傷後祈禱儘快康復的祝禱用經。

聽了崔希逸的話,王維笑而不答。稍後,他也只是說道:“崔公所言《金剛經》佛偈,亦是鳩摩羅什大德所譯。”

知道王維喜好禪宗,崔希逸只好自己參悟。既然如此,他也不便再問,就繼續和王維在寺內瞻禮、敬拜。

已經走到後面院落的鳩摩羅什舌舍利塔前,王維合掌靜立著,低聲誦經不止。

崔希逸祝禱後,看向王維。見到他在晚霞中虔誠的身影,崔希逸心中暗贊:真是“詩佛”形象。

宋通也仰頭看去,只見夕陽的餘暉,已把在這座佛塔染成了紅彤彤的顏色。

這樣的景象中,使人頓生安詳、安寧的感覺。一股自然而然的崇敬之情,而已升起在宋通的心頭。

他再合掌暗禱:穿越過來,目前一切都是順利。與靜怡相處美好,其它計劃依次踐行中。更要祈願大唐真正得到和平安寧,百姓都是快樂幸福地生活在天地間。

崔希逸見宋通神色誠摯,不禁走近笑問道:“宋六郎祝禱了何樣事務?”

宋通淡定地回答道:“與靜怡偕好今生!”

聽到宋通並不忌諱男女私情,崔希逸本來略有不屑。但這個私情,卻是牽涉到自己的女兒,他也就只有開心不已。

看著愛婿,崔希逸不便當眾誇讚,但也是捋著鬍鬚,連連點頭讚許。

“還有嗎?”崔希逸再笑著追問。

宋通當然明白:多說好聽的,沒有虧吃,只有更為人喜愛。

於是,他就再說了一連串的祝福語。比如祝禱岳丈、岳母長壽幸福;岳丈升官晉級,為大唐多出力等等。

崔希逸聽到愛婿的這些話,怎麼可能不歡喜?此時的他,只有笑得合不攏嘴才對。

稍後,興致盎然的他,再次問道:“還有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