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們從九品、八品逐漸升階,大多要熬到三十歲以上,才能見到家裡的吃用,隨著官階的升高而好一些。這是因為,唐人注重與親族的關係。做了官,自然就有家裡人,甚至有窮親戚來投奔。

遠一點的,要給予接待和饋贈;但是親情關係近的,就需要長時間贍養。

比如韓愈,就曾以一人之力,供養親族多人。

生活仍是很拮据,這些官員中的佼佼者,到了四五十歲,才可以逐漸享受生活。

比如白居易,雖然名聲在外,但在長安只能租房而買不起。後來年齡大了,官位高了,名聲更大了,錢財也就多了。他就在洛陽置辦了大宅子,開心地在裡面待客、自娛。

聽著哥舒翰的稱讚,宋通知道若非穿越過來時,具備了很多能力。只憑自己所謂奮鬥的話,是極難得到現在的職務的。

既然現在這已是事實,宋通也就坦然地謙辭、致謝後,就和哥舒翰商議確定:到前面山道的開闊處,安營休歇。

趁著天色還亮,唐人兵將們就指揮著蕃人俘虜,迅速地搭好氈帳。在蕃人駐地的外圍,唐兵在安扎自己的營地。

夜間的值守,當然是唐兵以暗鋪、明鋪,以及流動巡邏的形式,嚴加看守蕃人俘虜。

唐人做得嚴謹,對於蕃人俘虜而言,也多是無用功。這些蕃人都已知道,唐蕃雙方已經定好了交換協議。

既然如此,他們也並無暗自逃跑的打算。正常趕路,可議很快地平安回到蕃地,回到軍伍中,甚至可能會被放回家中,與家人團聚。

可是如果有俘虜,抱著非分之想趁夜黑逃跑的話,很可能得到的不是回到蕃地吃糌粑,而是“吃”到唐兵的羽箭,或者是槍槊。

另外,還有仲朗傑等整體,或者分散的部族、宗教的領袖,對蕃人們不斷進行安撫。

這樣的情況下,蕃人們心裡安定,宋通等唐將的心裡,也就放鬆許多。

過飯食之後,宋通正捧著一碗奶漿,喝著暖身子。帳外的侍衛傳報哥舒翰來訪。

連忙請他進來,宋通再起身相迎。兩人攜手坐在篝火旁,先是各自說了近況。

隨後,哥舒翰再提及回紇都督伏地南,已經帶人先行趕去了大斗拔谷的南端,等候唐蕃雙方的交接。

宋通聽他說著,確認一切都是按照既定的策略在進行,心中也覺得此行安然。

說了現在執行的公務,哥舒翰不再說話,而是暗自思考了一會兒。

隨後,他再回身看看帳門處。見到四周安靜,他就再湊近宋通。口中說道:“休要瞞哥舒某!”

篝火的火苗跳躍不定,哥舒翰或是被這光亮映紅,或是因為急惱,臉上已是脹紅。

宋通看著他這樣的神情,不禁詫異地問道:“哥舒將軍怎麼像是變臉王?剛才是笑呵呵,現在看去,為什麼顯得很可怕?”

說著,他再端起手中的木碗,喝了一口熱乎乎的奶漿。

知道宋通是在調侃,此時的哥舒翰卻無心說笑。

他鼻子中“哼”了一聲,再急惱地說道:“瞞誰也不能瞞哥舒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