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通等人聽到一旁有多名兵士呼喝,也就笑著停下了蹴鞠的遊戲。走到場邊,宋通對著士兵們說道:“立好球門,我們正式蹴鞠!”

這幾名兵士隨即高聲應諾,再快速找來一些暫時不用忙碌的同袍。

唐代此時的蹴鞠方式,如果按照正式比賽來說,就是在場地中央的分界線處,立好兩根長竹竿,之間掛上一塊木板。

木板的中間,有一個直徑尺餘的圓洞,作為球門,號稱“風流眼”。

左、右軍(兩隊,分別穿上不同顏色的服飾,站在場地兩邊。每隊十幾人,分別稱為球頭、驍球等。

比賽開始後,有人專門擊鼓助陣,並以此計算時間。

球員們在本方場地經過傳遞後,將鞠球踢向球洞。鞠球穿過去了,才可以積分。接下來就由對方以同樣的動作,展開進攻。

天雷場內雖然物料豐富,但要迅速達到這麼完備的狀態,也是不容易。

宋通再結合新時代足球、橄欖球的玩法,就讓兵士們把四根竹竿以兩根一組的形式,立在場邊邊緣。

竹竿中間綁上幾根橫木,以六尺左右見方的空間,算作球門。

兵士們看著立在場地兩邊的球門,都不知道應該怎麼玩耍。宋通乾脆地說道:“每隊各十一人,用身體其他部位均可,只是不許用手!一方進攻,一方爭搶,只要把鞠球送入球門內,就算得到一分!”

兵士們還有些疑惑,陳暉已經表示聽懂了。宋通拉過他來,在場地內示範了一下。

兵士們看了沒一會兒,就都明白了。眾人都覺得相對於兩方只針對一個球門而言,現在的這個玩法,會激烈得多。

宋通隨即大聲說道:“身為勇士,即便是遊戲,也要這樣玩耍才好!”

看了看陳暉,宋通再笑著說道:“得勝方,今晚可得酒一升!”

兵士們聽罷,立刻歡呼雀躍。

兩隊兵士進入場內的中線位置,陳暉將鞠球置於地上後,先讓一方得球。

有人在場邊拎起腰鼓挎在身上,隨後就開始“咚咚”地敲響。

兵士們立刻大呼小叫起來,場地中間頓時騰起一片煙塵。

宋通站在場地邊,一邊大聲調動著眾人的拼搶,一邊再不停地呼喝他們的速度要更快。

隨著腰鼓鼓點的節奏加快,場地中間的雙方球員的動作,也更加迅速、激烈起來。

有的被推倒,有的被撞翻。這樣兇猛的身體接觸,很快就導致了場上的人員衝突。

尤其是落後一方,本來既是覺得丟臉,再又得不到賞酒,心中的火氣也就愈來愈大。

眼見有人糾纏在一起,陳暉連忙跑去勸阻。

站在場邊的宋通,大笑之後也跑去安慰:“都有酒喝。但是輸球的一方,只好去替換其他勞作的兵士,前來遊戲。”

輸球計程車兵們心情逐漸安定,也就接受了落敗的現實。他們向獲勝的一方球員們看了一眼,就垂頭喪氣地走向場地邊。

宋通想了一下,隨即叫過兩邊的球員,命他們面對站好。再以新時代的形式,用大唐的禮儀,宋通指示雙方球員,互相拱手施禮。

明白宋通是要讓眾人得到開心與鍛鍊的同時,再增進彼此的同袍情誼,雙方的球員們也就認真地,向對方躬身拱手施禮。

“一笑泯恩仇”,兩邊球員們相視大笑。失敗的一方,也就坦然地走去,替換其他兵士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