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蕃人的疫情(第1/2頁)
章節報錯
王維見崔希逸神色嚴肅,當然懂得他的深意。但見眾人在場,王維又有難言之隱,不便說出。
崔希逸見他為難,就示意一下。
阿史那博恆、渾天放、達昂毋謙等人隨即退出內堂,只有宋通伴在崔希逸的身邊。
請王維坐在身邊,崔希逸再低聲問道:“朝廷接到崔某奏章,是何態度?”
王維看著崔希逸急切的神情,不禁暗歎一聲。
見到王維這個狀況,崔希逸和宋通,都是生出無奈。
現在的朝中,首席宰相張九齡的身體欠佳。其他的宰相如牛仙客,張九齡直言他只是轄制河西時,耕種豐收以充實國庫,得到了皇帝的寵信。其實,牛仙客“目不識書”。這個意思就是說,牛仙客對於政事,並不精通;
宰執中另有李林甫,這就更不必多說了。此人口蜜腹劍,只對向上攀爬,以及保住大位蠅營狗苟。對於黎庶百姓並不關注。至於國政軍務的定奪,仍是私心頗重。
如此幾人,再加上其他官員之間,出於盤根錯節的關係,多也是哄著皇帝開心,自己能夠坐穩貴人的官位就好。
這種局面,也難怪崔希逸無奈,王維慨傷。
沉默半晌,王維只得將實情說出:“朝中爭執不下,一時不能決定。況且,現在又是接連大勝,蕃方也並未進攻唐地。因此,宰執們更加不能下定決心。”
崔希逸期盼許久,本也大致猜到就是這個情況。但聽得王維親口說出,他還是覺得很是失望。
堂內一時無話,三人都是沉默不語。
許久,宋通問道:“王拾遺,那些蕃人俘虜的事,朝廷中是何態度?”
王維又覺得難堪,但既然隱瞞不了,也只好照實說出:“蕃人俘虜,有人說就要他們留在唐地,充實邊地耕種之人;有人說為避免他們作亂,乾脆遷往千里之外的朔方一帶;有的倒是同意大使與軍使的建議,但又覺得不能白白地送他們回去。”
崔希逸聽著,也是點頭:“當然!若是這樣輕易送回,定會被蕃人認為唐人好欺負!”
“嗯,”宋通也是認可,思索片刻後,他再接著說道,“其它意見皆不可行!留他們在當地耕種,雖然可以充實邊地務農之人。但蕃人的思鄉之情如何解決?況且,這些人大多有親眷,怎麼可能安心在唐地耕種?”
王維聽著他的話,也是頻頻點頭。
宋通停頓一下,再接著說道:“如果將他們綁送到千里之外的朔方,這些人更是遠離故鄉。這樣和罪囚一樣地對待,他們定是不服!很可能會發生叛亂,豈不是枉自增添了大唐的麻煩?”
王維聽著宋通的話,眼前似乎浮現出十幾年前,在六胡州發生的慘事。
那些胡人,還是自己輾轉來到大唐境內的。由於和唐將接連發生齷齪,終於連續發生了叛亂。胡人死傷嚴重,但唐兵唐將,也是損失甚多。
若是這些勇武、健碩的蕃人兵士,被像是牛羊一般驅趕向朔方。還別說沿路的唐方兵將會有打罵激化矛盾,就是好吃好喝地供著,他們也未必肯前去那邊。
見王維認同,宋通就繼續說道:“王拾遺身為文官,或許沒有深思過——唐蕃雙方,似乎一直就是沿著祁連山一線,進行看似激烈、實則戰況都還能控制的戰鬥,是為什麼?”
王維看著宋通,只是連連搖頭。隨後,他略微思考一下,表示除了雙方各自實力所限,就是對戰局多有剋制。至於其它方面,王維的確也不可能想得過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