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通聽罷,心中疑惑:若是釋放俘虜的蕃兵,按照公文來往所需的日程來算,單程再快的話,也需要五六天。一來一回的話,就需要十天出頭。這還是特別緊急的軍報,所需的時間。一般的牒文,不可能有這個速度的。

現在距離涼州軍府,呈請釋放蕃兵俘虜的公牒發出時間,不過十餘日。按照牒報的等級來看,時間肯定是不夠的。

既然不是這個資訊,但崔希逸又是滿臉笑容,是為什麼呢?

既然一時沒有猜出,宋通只好笑著拱手問道:“大使,何事如此開心?”

崔希逸見宋通疑惑,也並不直接解惑。

他先笑著說“朝廷派人來慰問”,再又念出一首詩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聽到這首王維的詩作,宋通猛然想起:按照史書記載,王維於今年前來河西勞軍慰問。

當然,史書裡的所謂慰問很是潦草,甚至帶有斥責的意味——李隆基賞賜崔希逸幾隻金酒壺,其中一隻的壺底,鐫刻著金城公主的字樣。和親吐蕃的金城公主,此時仍然生活在邏些。

這就表明,李隆基對於崔希逸沒能查問明白,就貿然聽從了趙惠琮的矯詔而出兵蕃地。即便獲勝,也因為雙方日後必然發生連續的征戰而不滿。

但是,現在不一樣啦!

崔希逸率兵進攻吐蕃,不禁將趙惠琮矯詔的事實立刻查明呈報了朝廷,更還獲得了連續的大勝!而且,又還繼續向朝廷申明隨後的意圖,希望在朝廷的認可與支援下,一舉解決與吐蕃的相處問題。

雖然朝廷內部因為多種意見的紛爭,暫時仍沒有明確答覆。但此時派王維前來,已經不是史書記載的質問,而是真切地慰問。

聽到崔希逸的話,宋通立刻帶著敬仰的神情說道:“陛下派王摩詰前來了!”

崔希逸見他說出謎底,也是笑個不停。稍後,他又慨嘆著數道:“王摩詰前來,雖然是我們的喜事,但卻是他的不幸。”

之所以他這樣說,是因為王維此時,並不受到朝中貴人,以及皇帝李隆基的喜愛。即如此次,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前來邊地,看起來很榮耀。但其實不過是,受到朝中不喜歡他的人排擠罷了。

宋通雖然也是暗歎,但畢竟可以見到這個生性淡泊、詩作空靈的名人,心裡先生出“追星”的念頭。

“既然如此,”宋通笑看著崔希逸說道,“不如就留下王摩詰在河西軍府。這樣,他既能得到相對長安任職好得多的俸料,再因為邊地立功機會多,對他日後的升遷也是有利。再者,又還能多與他盤桓。”

見宋通此時急切的神態,崔希逸也是開心不已。點頭答應之後,他又帶著一些遺憾說道:“近來,幾處戍堡都有巡視的必要,也是早就安排好的。尤其是哥舒翰暫時駐紮的大斗拔谷的神武營,也需要前去慰問。”

宋通知道,此次作戰的獲勝,雖然得到了朝廷的認可,而且官將們也首先獲得了升職。可是普通兵士們的賞賜,卻仍沒有明確發放。

崔希逸從署衙,以及自己的俸料中,擠出來一些糧帛、緡錢散發了一些。但兵士們除了感謝他個人之外,對於來自朝廷的賞賜,仍是滿懷期待。

因此,尤其是大斗拔谷中的參戰兵士,肯定會有急切盼望得到賞賜,又轉而生髮出來的或明或暗的埋怨。

雖然神武營一直由營將梁和鎮守,但對於兵士們這些牢騷、埋怨,也感到頗為棘手。因為畢竟士兵們的確立下戰功,所以這些負面情緒,只能寬慰引導,而不能強行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