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蕃兵的喊話,阿史那博恆立刻怒吼一聲:“和番使在此,還要問嗎!要你主將出來答話!”

那名蕃兵聽罷,在馬上躬身施禮後,連忙調轉馬頭,快速返回營地內。

不多時,唐兵們就見到有一名吐蕃大漢,自縛著雙臂,大踏步地走出營地,踩著積雪走向宋通等人。

宋通遠遠地看到,連忙跳下馬背。阿史那博恆擔心蕃人使詐,想要攔阻卻被宋通喝止。

阿史那博恆把右手在半空一揮,唐軍營地中,立刻衝出前百名甲士,跟隨著宋通等人前去。

仲朗傑自雙臂,越走越近。本也知道是宋通帶兵趕來,但親眼見到宋通,他還是羞慚不已。

脹紅了臉,仲朗傑鼓足全身力氣,才勉強說道:“仲朗傑死罪,只求其他兵士無恙!”

宋通立刻走上前,幫他把綁繩鬆開。

握著他的手臂,宋通示意著左手拇指上的銅耳環,感慨地對他說道:“仲朗兄,若非神佛令旨,若非天意安排,我等豈能這樣快就再次聚首?!”

仲朗傑低著頭略作回應,再轉身吩咐蕃兵們放下武械,盡皆空手走出營地。

營將梁和帶領兵士,進行俘虜的交接工作。

神武營那邊,留守的哥舒翰也已跑到這邊,與宋通敘說作戰的經過。

果然如兩人事先猜想的差不多。

龍本佳巴帶人前來進攻,哥舒翰由於有了提前準備,就帶領唐兵奮死抵抗。

見唐兵堅守牢固,不甘白白送掉許多兵馬的龍本佳巴,像是急紅眼的賭徒一般,連續增兵。

哥舒翰在對敵之餘,按照預想的宋通可能回來的日期,再派人秘密地聯絡北面軍營的唐兵。

待得宋通到達之後,幾方面的唐兵一齊發動了反攻。龍本佳巴別說還想得手,就是想要逃命也是不能了。

本次大戰,唐方獲得大勝。面對蕃兵的投降事宜,處置起來也就很簡單。蕃兵們由唐兵看押著,暫時安排在原地安歇,以待唐方最終確認他們的歸宿。

以往,雙方的交戰之後,就多有進行俘虜兵士的交換。

因此,投降的大多數蕃兵,既然知道最終會被交換回去,也並不是很恐慌。

但凡事就怕有聰明人的聰明建議,裹在其中。

有的蕃兵低聲哭泣道:“唐蕃雙方許久沒有交戰,即便是伏俟城、仲曲河一帶的戰鬥,也都是唐方俘虜了蕃兵,而蕃方沒有捉獲唐兵。現在大斗拔谷的戰鬥也是如此,這兩千餘人,用什麼和唐方交換回去蕃地呢?”

這個見解,很快被各多蕃兵接受。開始,還有蕃兵奢談蕃方會用糧食、皮毛、牛馬等物,交換他們回去。但不久,這些妄想就被他們自己否決了。

因為唐人有令:一個俘虜,可獲得賞絹十匹。

現在兩千名俘虜,不算將領,也要兩萬匹絹。這麼多絹帛賞出,即便蕃方來交換,那得需要多少牛馬來換,唐方才會滿意呢?

而蕃人的兵將中,少有貴人。這樣就說明,蕃地的貴人們,狠很大可能,不願意出這麼多財物來贖回這麼多俘虜。

聽到蕃兵中發出越來越多的哀嘆,甚至是哭泣聲,宋通明白原因之後,對仲朗傑說道:“仲朗兄,請告知這些蕃兵,他們本來也不都是蕃人。再者,既是投降俘虜,理應暫由唐方決定他們的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