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他取出幾十枚“開元通寶”銅錢,放在桌上。

開元通寶,取義為“開創新紀元”的主旨,是唐高祖李淵,在武德四年鑄造、頒行天下的。

每枚銅錢直徑八分,重二銖四累。一兩為二十四銖,十枚銅錢的重量,就是一兩。一千文銅錢,重六斤四兩。

這種銅錢,一直延續使用下來。在李隆基的開元年間,由於商貿經濟的發達,官府的銅錢不夠使用,氾濫的假錢數量越來越多。

為了保證以這些銅錢做標準計量的準確度,宋通特意安排陳暉,從節度使府庫,領來了純正的開元通寶錢。

接著,他就開始了更加仔細地操作。

將幾樣早已研磨好的原料放在一旁,宋通就把十枚銅錢,放在天平左側的秤盤中,再把瓷盆中的硫磺,用竹子做成的小勺,逐漸放入右側的秤盤。

天平達到了平衡後,他將秤盤中的硫磺放入一個新瓷盆中待用,就接著用同樣的辦法,開始操作硝石和木炭的計量。

崔希逸見宋通的神情越來越鄭重,自己也就覺得有一份緊張,升起於心頭。

宋通取出一些放入一個小陶碗中,再從旁邊的小木箱中取出一張浸過油的麻紙。

崔希逸看著宋通熟練地操作,興致大發地低聲問:“宋六郎,都做好了麼?”

“呵呵,還缺少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宋通笑看著他,就從腰間的牛皮行軍袋中,取出一根短線。他將這根短線放在油紙包內,再拿起一塊絹布,把小藥包緊緊地裹在其內,最後再用細繩將其捆好。

看著宋通手中的這個小藥包,崔希逸笑問道:“宋六郎,這個怎麼使用,有何威力?”

宋通左右看了看,就走到院子的角落。受到來人的驚嚇,一群麻雀“撲啦”一聲,從竹叢間飛走。

麻雀飛走,院子裡的那株老榆樹上的幾隻烏鴉,似乎也覺察出異常情況。它們立刻振翅“呱呱”地叫著,從枝條上躍起,飛向院外。

站在院外等待的眾人,許久未聽到院內的動靜。此時仰頭看到飛出來的幾隻烏鴉,眾人不禁對院內可能發生的情況,紛紛猜測起來。

新時代的人,對於烏鴉多認為是兇鳥。但在唐代,卻對它抱有很多好感。

除了有“烏鴉反哺”的典故,可以作為孝道的宣傳之外。對於烏鴉的鳴叫聲,古人也因認為其間含義甚多,而多有研究。

段晏仰頭看著烏鴉飛過,不禁笑道:“成了!”

曹世宇卻撇嘴道:“未成!”

雖然不太敢招惹神情總是陰冷的胡族兵士曹世宇,但出於對自己的信心,段晏還是對身旁的陳暉說道:“常言道——烏鴉發出嚨嚨之聲,是宣告喜事;嗒嗒之聲,代表無恙;喳喳之聲,表明有急事;啅啅之聲,示意財旺。我聽著,應該是嚨嚨與嗒嗒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