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的綜合才能雖然超過關羽,但岳飛有兩個劣勢,導致他很難成為武聖:

一是岳飛出現的時間太晚,已經是南宋時期了,像姜子牙和關羽由於出現得早,到了後來都被神化了,姜子牙到明朝時被神化,而關羽從宋朝開始就被神化,岳飛出現得太晚,在時間沒有優勢。

二是岳飛是被朝廷定罪殺害的。

後為雖然被平反,但有一個過程,以至於讓他在南宋一朝沒能進入武廟。

而元朝又精簡了武廟,只有十一個人,到明朝時就取消了武廟。

因此,綜合各方面的原因來看,岳飛沒能稱為正統意義上的武聖,不由讓人惋惜。

…………

大明。

朱元璋看到這裡,臉色稍微有些不自然。

畢竟武廟是他廢除的。

雖然他很欣賞岳飛這樣的人物,但是武廟這玩意,他是不喜歡的。

華夏是一個注重禮儀傳統的國家,除了敬天敬地敬祖先,對於先賢都予以了相當的尊重。

比如在孔子去世後的第二年,魯哀公就曲阜的孔子故居闢為收藏他生前的衣冠琴車書等的場所,派兵守衛並於一年四時祭祀。

漢高祖途經魯地時,以太牢之禮祭祀孔子,開創帝王祭孔先河。

到了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成為正統顯學,文廟自此遍地開花。

哪怕是今日,全國儲存的文廟和文廟遺址數不勝數。

相比之下,武廟卻稀少得多。

這不僅與武廟的歷史較短,華夏民族尚文的習俗等因素有關,也與明朝兩百多年廢除了武廟制度息息相關。

做出這個決定的,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唐朝時,皇帝對興周八百年的姜子牙發生了異乎尋常的興趣。

唐肅宗追尊姜太公為武成王,並設立武成王廟,簡稱武廟。

很明顯,唐朝當時就是希望文武兼備,將武廟的地位不斷提高,達到文廟平起平坐的程度。

所以,文廟的主神是文宣王孔子,武廟的主神則是武成王姜子牙。

文廟的有亞聖孟子,武廟也設立了亞聖張良。

文廟有顏淵、閔子騫等儒家十哲,武廟也設有白起、韓信、諸葛亮等十哲。

文廟有七十二子,武廟在唐朝時先是設有六十四名將,到了宋朝時乾脆增設至七十二名將為從祀。

此時,武廟也完成了如同文廟的祭祀體系,春秋仲月上戊日行祭禮。

只不過到了元朝時,武廟的地位發生了變化。

大概出於維護統治的目的,元朝皇帝保留了姜子牙為祭祀主神,卻將從祀名將大幅縮水,減少到了十人。

這時候,武廟就再不復當年輝煌,更不能與文廟抗衡了。

但是,武廟的消失,還是朱元璋一手促成的。

當年他定都南京後,開始修建修建歷代帝王廟。

朱元璋選取了伏羲、神農、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禹、商湯、周武王、漢高祖、漢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十六位君主入歷代帝王廟。

朱元璋是個極為認真的皇帝,他還逐一過目陪祀這些君主的臣子,發現周武王的最重要謀臣姜子牙不在其中。

禮部官員表示,姜子牙已經被唐朝皇帝追尊為武成王,宋朝皇帝更是追贈為昭烈武成王,理論上歷史地位和周武王是一模一樣的,所以並不適合陪祀周武王。

這一下,就讓朱元璋感到非常不痛快了。

他開始發火:“姜子牙功勞再大,也是周文王、周武王的臣子,怎麼能封王呢?這不是君臣混亂,混淆不清嗎?”

而且,他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就應該要去掉姜子牙的王號,迎回歷代帝王廟,陪祀周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