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週末,陳偉恩去參加了裁判入門考試,都是很簡單的題目,順順當當輕鬆透過,現在他已經可以去執法業餘比賽了,迪克交待的任務又完成了一項。

星期一的訓練課,陳偉恩迎來了技術訓練的最後部分,射門。

如果陳偉恩從青訓梯隊開始訓練,那麼在射門之前通常還有一項運球技術要學習,但是迪克的訓練方法並不關注運球。

迪克認為運球是最難專精的技術,也最考驗球感和天賦,像梅西、卡卡這些長途奔襲的高手,不是教練能教出來的。而一般情況下的運球推進,練好基礎技術就足夠了,職業球員自己就能搞定,自然也用不著教練教。

所以迪克對陳偉恩的訓練不包括運球,迪克好心地建議陳偉恩,在假動作大成之前,日常練習基礎運球就好,還是不要好高騖遠了。

……

之所以要把射門放在技術訓練的最後,是有內在邏輯的。

迪克的訓練方法高度關注比賽速度,要求球員在場上以保證控制力為前提,儘可能地提速。

這個原則基本上貫穿球員從無球到有球的所有環節,目的是透過訓練讓球員習慣高速和快節奏,適應現代足球的戰術理念和要求。

然而哪怕是不看球的球迷也知道,快和慢要結合起來才有威脅,一味地快並不可取。

恰好有一項技術是不講究快的,就是射門。

射門不追求快,射門要求的是恰到好處的時機。

因此迪克把射門訓練放到最後,在陳偉恩習慣了高速移動、接球、傳球的節奏之後,再開始射門訓練,這樣陳偉恩就自然而然地懂得了把握時機,有目的地進行提速和爆發,做到快中有慢、快慢結合。

由於不間斷的基礎技能訓練,陳偉恩的射門腳法與射門精度都有了不錯的基礎,只不過練習時間尚短,所以顯得射術平平。

陳偉恩需要訓練的,其實是怎樣把握射門的時機。

跑位和搶點單機沒法搞,可以留到將來與球隊合練,至於持球射門的節奏掌控,迪克自有辦法。

在如何折騰陳偉恩這事情上,迪克總能搞出新花樣。

他拉來一個2米寬1米高尺寸的小球門擺在標準球門中央,戴上手套客串門將,由迪克將球踢給陳偉恩,陳偉恩接球后在小禁區範圍內單刀1VS1,要求是必須利用假動作、變向、節奏變化等方式騙開門將重心後將球射入,才算1次成功練習。

對於假動作不到家的陳偉恩來說,這個練習他願稱之為最強,一堂訓練課迪克給他10次機會,成功1次是正常發揮,成功3次是陳偉恩運氣好,掛零蛋也是常有的事。

陳偉恩覺得一天20次完全不夠練,他都有心回家找凱特幫忙加練了。

從大禁區弧頂到球門,就是所謂的進攻3區,80%的進球都發生在這個區域。當今足壇的頂尖射手,在這裡都有自己的絕活兒,比如蘇牙的雞賊跑位,羅本的內切兜射,范佩西的無解凌空。長年累月的訓練,讓他們形成了本能反應,只要時機合適,不必觀察無須預備接球就打,有沒有門將都一樣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