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辦妥之後,驚蟄跟著阿孃來看甜菜地。

她今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後山,林子裡的菜地很少來看。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品種又多又雜。

一部分是驚蟄弄來的種子,大多是青蔬,還有些村鄰們自己淘來的蔬果,都沒怎麼打理。

該扯秧子的沒扯,該搭架子的也沒搭,任其隨意生長,澆水施肥到是異常勤快。

因為沒有合理的規劃,種植,好好的大片菜地,藤蔓爬的到處都是,想找個落腳的地方都難。

這事怪她,忘了村鄰們從未種過蔬果,不知道有些蔬果需要搭架子爬秧。

索性先整了菜地在說,反正糖蘿蔔還未到採收的季節,製糖的用具也沒造,不急於這一時半刻。

可這菜地是等不了了,頭一茬已然錯過,這第二茬的果實可不能再浪費了。

這些藤蔓,一直這麼攤在地裡是沒有產量的。

想想爽脆的黃瓜,酸甜的蒜泥蒸茄子,又沙又甜的西紅柿,嘴角就不爭氣的流下了“淚水”。

先與阿孃小姑,將自家地裡的藤蔓蔬果打理好,教會了她兩,去幫別的村鄰。

又召集夥伴們收集樹枝藤條。

這一通忙乎下來,又惹得阿奶說她幹了出力不討好的事。

麥田裡的麥穗開始泛黃時,驚蟄也終於吃上了來異世後的第一根黃瓜。

一口咬下,那清脆的“咔嚓”聲,和獨屬黃瓜的特有清甜香氣,讓驚蟄感動的差點掉下淚來。

想想這一年多的經歷,她感覺自己真是太不容易了,不多吃兩根,屬實對不起自己的這番辛勞。

隨著麥穗的顏色越來越喜人,收穫的季節也一點點的到來。

先是後山果林裡的果子,一批批的被採摘搬運下山。

雖然果子的大小形狀和味道,在驚蟄看來還是差強人意,但夥伴們都說跟以前相比簡直好了太多。

村鄰們敞開了吃,也有不少剩餘。

後山的阿婆,挑揀出品相好的,製成了果醬果乾,雖捨不得用糖醃漬,但這種自然的風味,也很得村鄰們喜歡。

忙完了活計,閒下來,都愛到後山來幫忙,不但有的吃,後山的環境也叫人心裡愉悅。

新來的牧民們也逐漸適應了村子的生活,跟著村鄰們學了些農耕紡織的技巧。

柏西的阿媽如今口語已經很流利了,給村鄰們當翻譯,也會教牧民們簡單的日常用語。

她一直以為柏牧回來,他們就要離開村子,從新去尋找可以長久生活的家園。

可祭司和柏牧的意思都是留下來,如今正逢亂世,他們本就已經失去了家園。

如今村子願意接納他們,可以留下來繁衍生息,不必再過風餐露宿的日子,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大概村裡接納的外人都是這般想法,所以即便他們與村鄰們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不同,也沒有惹出不愉快的事情。

都貢獻著自己的智慧與力量,推動村子往更好的地方發展。

製糖的事,竟比製鹽簡單了許多,後山的廚娘阿婆就會很多熬糖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