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盞被拍賣的這天,驚蟄也去看了。

因為頭些天展示過的關係,大家對琉璃也不像剛開始那麼好奇了。

人來的不多,但能來的都是摸過看過,想要買下來的。

一番競價之後,這酒盞以四百八十兩的價格,被一位富態滾圓的碧水富商買了去。

扣除交給保局的提成,加上前些日子展出時所賺的錢鈔。

這酒盞前後為驚蟄他們賺了八百多兩錢鈔。

這比他們當初的估價高出一倍。

有了這筆錢,很多事驚蟄都能開始做起來了。

她先拿了三百兩,讓趙員外幫忙採購了大量的糧食,與陸家村的土地能種的種子。

分別給二叔阿孃和阿瑤寫好了書信。

三天後,東西收拾妥當,小姑便帶著書信與物資跟隨趙家的商隊離開了鎮子。

如今快到臘月,驚蟄算著日子,小姑回到村裡差不多就要到年下了。

希望這批物資能幫著村裡度過年關。

本來今年的收成就不是很好,狩獵沒成,村子還遭了災禍。

驚蟄這麼著急賺錢,也是想幫著村裡熬過今年冬天。

小姑回村時,沒人想到他們一行出去只不過數月,就能帶這麼大批的物資回來。

村裡的糧食大部分送去了邊塞,今年從塞上帶回來的戰利也都拿去換了高價的鐵礦。

村裡已經改成一天只吃一頓,只吊著命,不至於餓死人罷了。

所以驚蟄送回來的這批物資,真是幫村裡續了命。

小姑與族老幾人大概說了驚蟄如今正在做的事,要了穀雨去幫忙。

族老們點頭應下,同意穀雨去碧水幫忙。

二叔看完了書信,召集全村的老幼去落雪的灌木叢裡採摘了一日干漿果。

阿瑤也拿著信來找了族老。

“驚蟄信上說,去年繁育的那批羊羔,羊毛可以用了,讓咱們今冬剪了羊毛織毛襪,她在那邊有銷路。

明年村裡的種子她也會想辦法的,叫咱們不用操心。”

阿孃讀完了信,偷偷的抹著淚,她的女兒承受了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重擔。

只希望村裡人能記著她的好,別讓自己女兒付出的努力白費。

小姑只在村裡待了兩天,驚蟄要的東西準備好,便與穀雨一起上路了。

與他們同去的,還有一直借住在驚蟄家裡的鐵栓。

鐵栓的阿爹去了邊塞,村裡的鐵器也都基本打造完畢。

他留在村裡也是無事可做,便跟著一道去找驚蟄。

驚蟄這邊,正拖著阿大的手,往剛過了明路的地契上按手印。

“阿大乖,我保證,這是最後一個,按完了這個咱就回去吃肉。

隨你想吃什麼,我都給你做。”

“真的?”阿大歪頭問驚蟄,見她點頭,這才伸開緊握的拳頭。

伸出手指,沾了紅色的印泥在契約書上按下了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