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拿下縣城(第2/2頁)
章節報錯
於是,漢人的男人都拖上了一根長長的辮子,成了世界歷史上一大奇觀。清廷把“辮子問題”絕對政治化,視為漢人順服與否的標誌,也為滿漢民族問題埋下了禍根。
不過,清前期、中期、後期的辮髮是不相同的。
清朝前期,實際滿人最初的發形不是我們看到的“留一半”髮型。而是金錢鼠尾,在腦後只留銅錢眼兒大小的一縷頭髮——這是當年清朝認證的標準。
圓滾滾的腦袋拖著一條細線,就像是滑鼠一樣,錢鼠尾的造型是早期女真族髮式,金兀朮就這個造型,更有一說是滿人上戰場廝殺,把辮子盤到頭上防刀砍的。
然後到了清代中葉,髮式有所變化。頭頂著發麵積已遠不止一個金錢大,蓄髮面積逐漸擴張,足有四或五個金錢大,相當於一掌心的面積,蓄髮數量明顯增加,可以說是由鼠尾巴變豬尾巴。
嘉慶以後,在不過百年的時間裡,蓄髮面積已佔全部頭髮中的大部分,超過了三分之二。男子的髮式逐步演變分三綹編成辮子一條垂在腦後,髮辮更像牛尾巴。
之所以這樣做也可以是看作漢人的緩慢的抗爭吧!
當然從方便程度上來說,只有一點點頭髮編成的辮子,自然是要比滿頭長髮更加容易打理了。
畢竟男人不同於女人,在古代大部分男人都是從事體力活的,因此流汗自然也是非常的多的,而在古代那種條件之下,普通人想要天天吸收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於是事件一長,什麼蟎蟲,什麼蝨子自然就會爬滿整個頭皮了。
而如果換成行軍打仗的軍隊那就更是如此了,而古代的漢人出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這種說法想要剃頭減法那自然是非常難的。
不過現在好了再經歷了清朝這剃髮之事之後,對於剪掉自身頭髮變成短髮這種事情也就不是那麼不容易接受的事情了。
所以這一萬的綠營漢人軍隊對於剃掉自己的辮子變成光頭自然也就沒有什麼牴觸的心裡,而且業務員輪迴者也保證了,這光頭不是長久的,等到頭髮長出來之後可就不用剃了。
隨著這一萬的漢人軍隊進城,原本還有些混亂的縣城就迅速的穩定了下來。
而後就是武器設計師輪迴者帶領著人馬開始迅速的控制城裡的鐵匠鋪的鐵匠們,而業務員輪迴者則是帶人控制城裡的糧倉保證糧倉不會被燒燬。
沒錯,之所以攻打縣城,除了需要縣城裡的糧食之外,更加重要的還是控制城裡的鐵匠鋪,以及搜刮銅製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從亮劍開始的特種戰】 【】
畢竟這收編而來的綠營士兵們到現在手裡拿的還是大刀長矛呢!
而如果不迅速把他們手裡的大刀長矛換成栓動步槍,還依然讓這一萬人使用大刀長矛和幾十萬的大清八旗軍戰鬥無疑是螳臂擋車,自取其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