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各個角度來看都是一部上佳之作,故事線複雜,成本高昂,還帶有強烈的人文主義,十分超前。”

“我認為這部電影是一部披上恐怖片外衣的意識流電影,是電影史上在電影敘事技術上的一次飛躍。”

“……”

……

在日本和華國的各大與電影相關的平臺上,冒出了一群“自來水”在給《東京詭異4》做宣傳。

有拍手叫好的,有喊666的,還有更高層次評價的,反正,被觀眾認為很爛的電影,已經華麗轉身成為了真正的神作。

半天之內,在日本的評分回升到了7.5。

不過在華國的評分紋絲不動,因為豆瓣是跟所有的院線進行了合作的,只有買票去看了電影,才能來評價打分。

而這一看,就是買了水軍刷好評。

既然華國這邊短時間裡搞不定豆瓣評分,那就在微博、貼吧、抖音這些平臺上大肆宣傳。

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影評人。

比如微博粉絲四百萬的影評人【再續時光】:“整場座無虛席,我在此起彼伏的掌聲和驚呼聲中數次熱淚盈眶,當片子結束,沒有人起身離去,而是帶著些驚慌失措,帶著些悵然若失,看完最後的字幕,致敬每一位參與拍攝的人員,我想說的是,這部電影沒有辜負任何恐怖片影迷的等待,它就是最好的。”

總之,哪哪都在吹《東京詭異4》。

別說……

效果真有,讓那些沒看過的人,以為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

這波炒作不僅守住了排片,還拉高了不少的上座。

上映第二天的票房,《東京詭異4》把跌幅縮小在了10%,挺不錯的。

可,評價。

“靠,這也叫神片?”

“我尼瑪,什麼玩意啊這是。”

“難道我看錯片子了?怎麼跟那些影評一點都挨不上的?”

“看得頭昏腦漲,浪費我四十三塊錢。”

“這些影評人是狗吧,說好的華國人不騙華國人呢?”

“……”

……

這找水軍刷好評才過了一天,就遭受到了到了反噬。《東京詭異4》在日本的評分降到了6.4,在華國的評分降到了5.1。

“小野桑,好像觀眾對你的對電影的解析並不買賬……”

“跟那些傻子講不通,口碑能挽回多少算多少,票房穩住就行,《喪屍黎明3》追不上我們的。”

“《喪屍黎明3》是沒多少競爭力,但《畫皮》……”

“那個什麼姜戈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