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良仔細傾聽,李進對於局勢的分析素來鞭辟入裡,對於時局的洞察,更是敏銳,至少,到目前為止,聽李進的,還沒出過什麼太大的差錯。

而李進此刻亦是道:“河南,乃中原之腹地,自秦漢之時起,此地便對我中華至關重要。”

“河南若是安穩,則大半的中原,便安穩了,河南若亂,便猶如在腹心之地生出一顆毒瘤,早晚必成禍亂。”

“且河南之地,民眾甚多,地域寬廣,自是我大明首要安穩之地方。”

“雖說如今江南人口眾多,也的確是全國首屈一指的糧賦之地,皇上出身淮西,立足於江南,可皇上,絕不會是淮西人的皇上,不會是江南的皇上,他是大明的皇帝。”

說到這裡,李進眼中一股欽佩之色油然而生。

這事兒,他最有體會。

當初他的表叔怎麼死的?貪汙瀆職。

若是皇上念及舊情,念及同為淮西子弟,就算是放他表叔一馬,又能如何?

可皇上沒有。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當今的皇上雖念舊情,但是,一切都在朝廷法度之內,若是逾越了法度,皇上也絕不會手下留情。

而之所以如此,便是作為皇帝,要通盤考慮天下,要以天下百姓為重。

這就是最大的明證。

“李兄一言,令我茅塞頓開。”趙良心中大喜。對於皇上的這等用意,他看的不算透徹,亦不算很明白。但此刻聽李進稍微講解了幾句,頓時明白不少。

李進此刻也是話到了這裡,拱手道:“趙兄,明日我就啟程,願他日你我兄弟,在京城再次相會。”

“李兄,你我不妨約定十年之期,你在登封,我在林縣,看看你我二人究竟誰能先令當地百姓富足,如何?”趙良眼中亦是露出一抹豁達之色,更有一絲爭強好勝之心。

“好,就以十年為期,你我二人十年之後再比。”

二人此刻皆是爽朗大笑,年輕人的風采,盡顯無虞。

而此刻,與朝堂之上,一人臉上帶著微微笑容,聲音清朗,又有一抹自信之色,拱手道:“臣自任職丞相一來,夙興夜寐,一直在想,如何儘快恢復民生,以全皇上之念。”

“終於,臣想出了興國十策,還請皇上御覽。”

老朱從宦官手中接過胡惟庸的奏章,卻是沒有去看,而是直接扣在了桌子上,道:“惟庸啊,既然是興國之策,那不妨再朝堂上說一說,讓大家一同討論,暢所欲言。”

“臣遵旨。”胡惟庸拱了拱手,當即就道:“臣想,如今我大明何事最為緊迫?”

“這第一便是要令百姓還家,復耕農田。”

胡惟庸的話語頓時獲得了多數朝臣的贊同,胡惟庸此刻則是笑道:“故而,臣這第一策便是,凡回鄉百姓在官府登記造冊,則賞銀一兩,農具,種子皆可向朝廷借貸,無需利錢。”

“臣想,這一兩銀子雖然不多,但已然昭示了朝廷的誠意。”

“好。”老朱聽著,亦是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