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令人矚目的就是所謂的殿試了!

這場殿試,將由老朱親自主持,參與的也都是附加考試極為傑出的人物。

而所考的內容,則是老朱親自圈定。

就比如這一次,老朱就直接發問,國家目前百廢待興,該當如何?北方胡虜時時擾邊,又該如何?

當然,這只是翻譯成白話文是這個意思,寫在卷子上,是不能這麼來的,不過意思都差不多。

朱標也只是稍微關注一下,就不再多問了。

沒多大意思。

將近七百名符合朱標心目中的標準計程車子高中,已然令朱標心滿意足。

接下來,優中選優,這是老朱要去幹的。

而且,這也並不能說明那些參加殿試的人就真的技高一籌,有些人,擅長寫錦繡文章,而有些人,則是擅長幹實事。

兩者之間各有所長罷了!

當排定名次之後,朱標知道,接下來重頭戲要來了!

李善長正式向老朱遞交了辭呈,而老朱也沒做什麼花架子,直接同意了下來。

這自是惹得一些文臣們議論紛紛,暗中揣測是不是李善長和當今皇上交惡所致。

畢竟,這自古以來,為表示挽留之意,君王都是要推辭的,然後臣子繼續上表,君王繼續推辭,如此反覆三次,才算是將程式履行完了!

不過稍微瞭解內幕的人,就有些大跌眼鏡,老朱居然將蘇州的吳王府送給了李善長居住。

這份恩典,足見老朱和李善長之間的關係,是何等的堅定和牢不可破。

外界的謠言,伴隨著這則訊息傳出,不攻自破。

李善長辭相了,接下來就輪到胡惟庸登場了!

早朝,奉天殿內。

胡惟庸望著眼前木盤內的綬帶和印璽,儘管臉色沒什麼變化,可心中已然激動到了極點。

當他拿到丞相印璽的那一刻,他就真正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朝中百官,皆要以他為首。

老朱在身旁的宦官宣讀為拜相的詔書之後,親自步下玉階,來到胡惟庸面前,親手將印璽交到胡惟庸手中。

這是拜相必經的環節,亦是權力的賦予。

胡惟庸鄭重接過印璽,重重跪地一拜,然後直起身來,道:“臣謝皇上隆恩。”

“為表臣之心意,臣今日在這裡,要向皇上,向朝臣,向天下的百姓的許諾:三年之內定要令全國煥然一新,所有百姓歸鄉,復耕農田。”

“五年之內,大明所有農田全部復耕,迎來第一場大豐收。”

“十年,我大明農田,賦稅,人口,錢糧等等都要超過前朝……”

“這是臣的詳細規劃,還請皇上過目。”胡惟庸從懷中掏出一份奏章,其中洋洋灑灑十幾萬字,如此多的內容,所涵蓋的方面更是極多。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集中在民生和農業的恢復上,可以說這是接下來一段時間內朝廷上下最主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