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家,這官差不是多給了你幾張試題嘛,給我們瞧瞧有怎的了?”人群之中不乏有人起鬨。

店主卻是神色堅決,道:“不行,就是不行,萬一哪位住在我店中計程車子不小心遺失了,我這兒還能給他補上一張,若是給了你們,他們若是要起來,我這兒沒有,如何是好?”

而就在此時,一人急急忙忙從樓上下來,頭上扎著方巾,身上穿著青衫,一看便是文人士子的打扮,見到店家,當即就道:“店家,快將試題拿予我看。”

“原來是趙相公。”店主笑臉盈盈,當即就拿出一份試題。

朱標目光看向了田源,田源亦是不動聲色,壓低聲音道:“公子,此人名叫趙良,乃是浙東一帶的富戶子弟,曾經在宋濂門下聽講……”

“原來和宋濂有著這樣一份淵源。”朱標恍然大悟。

要說這趙良是宋濂的弟子,估計還稱不上,畢竟只是聽講,頂多勉強算作記名弟子。

唯有被宋濂看重,常年帶在身邊,這樣的弟子才算是親傳,兩者之間的差距,自然不可同日而語,實在是天差地別。

不過饒是如此,也是這趙良值得吹噓的一份履歷了。

畢竟此時宋濂作為當世的文學大家,能在他門下聽講一堂課,已然是不同尋常,不知道被多少人豔羨。

這在士林中說出去,也是臉上倍有面子的光彩事。

“趙相公,不妨你把試題拿出來說一說,也好叫我們長長見識。”眾人見從店家那裡得不到試題,自是問起了趙良。

而趙良此刻亦是有心炫耀,他此次參加科舉,志在蟾宮折桂,銳不可當。此刻有人要他把試題拿來說一說,他自是滿口答應下來。

趙良當即命人將一張桌子打掃乾淨,眾人自是應允,亦是非常配合起來。

待打掃完畢之後,趙良將試題攤開,擺在桌上,看到這試題上滿滿的文字,趙良不禁心裡一陣突突。

“這……這……這……”他根本就未曾想到此番科舉居然會有如此多的試題要考。

這與以往的科舉,壓根就是兩碼事。

不過看到這第一題,趙良臉色倒是微微一鬆,因為這題乃是默寫題,而且他正好就會,要求默寫莊子的《逍遙遊》。

並且後面還標註分值是十五分,且說明錯一字扣除一分,錯十五字則一分不得。

趙良當即對著眾人朗誦起來,雖說這背出來還算流利,不過,這背誦和默寫壓根就是兩碼事,會背,但不一定寫出來的就全對。

“此番恩科大試怎麼會考這樣的題?”趙良心中腹誹,他極度的感到不適應。

不過心中亦是慶幸,幸虧此次皇上提前發放試題,而且還發放十卷,供他們揣摩參詳,這就大大的減輕了他們心中的不適。

至少,他們還有著時間去撫平這種心理上的不適應。

可想而知,若是科舉大試之時,考到這類題目,只怕這考場之中,不少人都要傻眼了。

畢竟,現如今許多士子除了四書五經之外,壓根不會涉獵其他,即便涉獵,也不過是淺嘗輒止,不會花費太多的工夫。

理學,還是位於正宗地位。

除了四書五經之外,大概被翻閱的最多的便是朱熹寫出來的《四書章句集註》。

這是自宋代以來,確定理學地位之後,對於後世的影響。

即便蒙元的入侵,曾經對其造成最大的衝擊,可比起其他,對於理學的傷害實在是小了一些,畢竟,南宋的理學大家,最後在元廷做官的比比皆是。

這些人自是有力的儲存了理學的火種。

而其他學派,蒙受這樣的大難,連線續都難,更別提其他了。

而趙良則是稍稍逾越了這樣的框架,主要便是元末多年的戰亂,單單隻會四書五經的那一套東西,實在是不大能過的下去。

儘管趙良本身的家境不錯,可也正因為如此,才居安思危,對於子嗣的培養並不拘泥。

況且,趙良的背後家族並非沒有野心,況且那時又沒科舉,各地冒出來的能人不少,未必就不能投效一個明主,建立一番功業。

正是懷揣著這樣的心思,趙良也是涉獵不少,除了應有的四書五經之外,對於前人之典籍,趙良也是能熟讀成誦不少,一些更是能夠背默。

趙良看向了這第二題,居然又是默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