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是沒錢,也就是現在北伐結束了,這能稍稍鬆口氣了,不然加上這北伐的後勤補給,這國庫,實在是有些撐不住。

就比如,這北伐打到後面的時候,實際上後勤補給已經夠不上了。

北方連年戰亂,有些地方連個人都沒有,從這些地方調撥糧草,這不是痴心妄想嘛?

所以,這糧草,多半還是從江南之地運的。

而這麼遠的距離,近乎橫跨了半個中國,在這個時代下,糧食的損耗可想而知。

就算是走海運,還要擔心船隻顛覆,所有糧草都落入海中的風險呢!

此外還有海盜出沒,倭寇橫行等等問題。

也因此,這次徐達他們班師回朝,實際上也是一次戰略收縮的表現。

打下了許多地方,最終都選擇了放棄,只挑了一些重要的地段,進行防禦。

看似如今的明軍連連得勝,可是情形非常尷尬的是,明軍仍舊處於守勢一方。

這地方打下來了,站不住腳。就是沒有足夠的國力能夠跟上。

不過對於這一點,老朱並不擔心。

明軍既然第一次能將元軍給幹到草原上去,這打第二次,還不是和玩兒一樣?

只要給他兩三年的發展時間,北方再得到一定的恢復,到時候再次北伐,這情形和如今就又大不一樣了。

而地方上,伴隨著時局穩定,經濟逐漸復甦,這出現叛亂也會日益的減少。

現如今,也是沒法子了,地方出了叛亂,只能鎮壓。

李善長輕撫鬍鬚,望著劉伯溫,淡淡笑道:“這推廣的法子,臣已經在做了,這畝產可能略微少一些,達不到每畝六百斤的樣子,不過少說也能達到四百五十斤,這要是年成好,達到五百斤也是可以的……”

“善長啊,這事兒你算是乾的漂亮。”老朱也是由衷的說了一句。

而此時,劉伯溫眼神有些莫名,主要是他知道,這件事的功勞,主要不是李善長的,也不是李善長所說的朱標。

朱標幹了什麼?

可以說,他啥都沒幹,就是最初的時候提了那麼一句,然後這全國工匠來了之後,鼓勵了一番,又給了種種福利,作為激勵。

而這些,都不能算作功勞。

真正的功臣,準確來說,應該是楊憲。

而楊憲現在在哪兒,就在大牢裡。

李善長,他現在不過是將楊憲過往做的這些事情,直接摘桃子罷了!

若是李善長直接將功勞攬在自己身上,那說不定老朱還有些看法,對李善長這種做法很有意見。

可關鍵是,李善長沒這麼幹啊!

直接就將大半的功勞,扣在了幾乎沒做啥的朱標身上。

這算是撓到了老朱的癢癢處,老朱對於朱標的寵愛,這特麼的就是一個瞎子也他孃的看得見。

恨不得天下間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自己兒子。

別的不提,就東宮的那些班底,臥槽,直接就讓自己麾下心腹去擔任,這皇帝和儲君居然是用同一套班子的。

簡直就是聞所未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