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對於這事兒,朝中一些大臣還是有異議的。

認為這樣的做法並不妥當,應該單獨為太子設定一套班子。

而老朱的回答是下面這段話:

朕於東宮不別設府僚,而以卿等兼領者,蓋軍旅未息,朕若有事於外,必太子監國。若設府僚,卿等在內,事當啟聞,太子或聽斷不明,與卿等意見不合,卿等必調府僚導之,嫌隙易生。又所以特置賓客、諭德等官者,欲輔成太子德性,且選名儒為之,職此故也。

這意思就非常明確了,單獨為太子設立一套班子的事情就不要提了。

這這段話裡,就明確表示,目前國家還在打仗的階段,搞不好他這個皇帝都要親自上陣,到時候太子就要監國。

如果用倆套班子,到時候兩套班子出了不同的方案和意見,讓太子如何抉擇?不管太子聽哪一方的,最終都會導致兩方嫌隙產生。

乾脆就用一套班子,這樣就杜絕了麻煩。

除此以外,這也避免了歷史上出現的皇帝集團的人,和東宮集團的人兩方相爭的局面。

畢竟,身處於那個位置,有些事情不做也得做。

對於這一點,老朱心知肚明。

這要是單獨設一套東宮的班子,那東宮那幫人必然是處心積慮的要太子多立功勞,快速的成長起來,乃至於直接接替他的位置。

這樣,他們這些人只有在朱標登上皇位之後,才有所謂的從龍之功,加官進爵。

而隸屬於老朱這一方的人,自然是千方百計的阻止,畢竟這高層的位置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你想上位,就得先把人拉下馬。

如此一來,兩方競爭可想而知。

而這樣的局面,老朱是絕不想看到的。

包括目前來說,楊憲是怎麼被關進大牢裡面的?

就是這貨他孃的簡直就和瘋了一樣,為了對付李善長,不擇手段,居然試圖故意挑起浙東和淮西兩方之間的爭鬥。

楊憲知道,自己一個人幹不贏李善長。

所以他要拉盟友,找來找去,就覺得浙東那一帶的文臣士子比較合適,所以,就從朝野內外開始散佈訊息,說什麼朝中分為浙東黨和淮西黨。

除此以外,還說這次即將舉行的開國功臣的受封大典之中,都是淮西人,浙東一帶的,是一個也無……

這算是徹底觸碰到老朱底線了。

也令老朱徹底失望了!

平日裡,這楊憲亂撕亂咬也就算了,畢竟,當初將他放到中書省內,就是希望他能夠掣肘李善長。

結果倒好,這李善長被其影響是微乎其微。

這一點,老朱倒也能忍了,畢竟李善長跟了他這麼多年,李善長的能耐他是清楚的,這楊憲對上李善長,肯定是弄不過的。

弄不過歸弄不過,只要楊憲還能發揮作用,老朱都不會將楊憲這顆釘子拔掉。

可是蓄意挑起黨爭,這老朱要是再坐山觀虎鬥,這就是傻逼了!

而此時,李善長也開始在朝中發力,朝中的大臣迅速形成共識,紛紛彈劾楊憲。

楊憲因此被下獄問罪。

楊憲被關進了大牢,他原來掌握的那一攤子事兒自然都落在了李善長手裡,毫無疑問,這其中有些事兒,自然成為了楊憲新的罪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