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給優先登記之人的獎賞和恩典。”

“他們失去的不過是一年時間,後年大可重新再來嘛!”朱標話語輕鬆,他清楚的知道,推行學籍制度,實際上在地方上阻力很大。

地方上的那些老儒一個個眼高於頂,又自視甚高,根本不願意受朝廷約束,這講課,也是興致一來,想講到哪兒就講到哪兒,有些人還絲毫不知輕重,什麼話都敢說。

朝廷給他們設定的這道枷鎖,他們如何心甘情願的戴上?就算明面上不反對,可是暗地裡,還是軟抵抗。

所以,朱標乾脆就來一記釜底抽薪,聽話的才有糖吃,不聽話的,那就慢慢的等著吧!

看看誰能耗得過誰?

我就不信同齡人都金榜題名了,你還不急?

看著昔年一個個同窗,甚至是不如自己的,都高中了,而自己只能蹉跎,心中能不悔?

這就是朱標所要的效果。

聽著朱標的話語,李善長也是苦笑一聲,他萬萬沒想到,朱標在這兒等著呢!

科舉,就是鉗制天下士子的殺手鐧。

在科舉面前,哪個士子能不低頭?

尤其是一些名士,在地方上收學生的,朝廷這道政令一下,只怕頃刻間,這學生都要跑光了!

這些名士連吏部的徵召都不放在眼裡,之前官府所謂的登記造冊統計,那就更不放在眼裡了。

所以,這些人在朝廷這裡,都是沒有備份的。

而這其中一些人還收了不少弟子,這些弟子當初拜師,所懷著的心思多半都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這眼下在你這兒讀書,連科舉考試都不能參加,還讀個雞毛?

不得趕快找一個在官府稽核備份過的學校去就讀?

連參加科舉的門票都拿不到,這書不是白讀了嗎?

仔細一想,李善長就有些頭大,這樣一來,這罵他的人就更多了!

這朝廷推行新政,總歸是會觸及地方利益的,原先元廷不管,可是,到了大明這兒可不一樣,元廷那種放羊的策略肯定是行不通的。

可這一管,就必然招致地方上一些人的反對,畢竟這是在動搖他們的根基,削減他們的利益。

不敢拿皇帝出氣,你一個宰相,我私底下罵你兩句怎麼了?

不過李善長對此倒也不是很在乎,罵就罵唄!

還能怎麼滴?

不過是些許哀嚎罷了!

誰會去當回事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