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憲這話問的就有些誅心了!

很容易讓人想到官官相護,朝中官員與地方豪強富戶互相勾連上面,這孟本宣要是承認了,那最輕的也得丟官去職,要是重的,可以準備棺材了。

然後就可以預備著開席。

所以,這事兒,甭管落在誰的身上,鍋太大,都不好接。

孟本宣也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御史,面對楊憲這等敢和李善長相鬥的老手,實在是不夠看。

三言兩語,落入下風實屬正常。

李善長在一旁鼻觀口,口觀心。

雖說楊憲一直噁心他,在中書省裡面給他添了不少堵,可是,這可不意味著此刻李善長就站到楊憲的對立面去了。

楊憲提到這個,對他來說也是有好處的。

不管是立學校還是移民,這兩件都是老朱極力推行的大事,誰敢在這事兒上面扎刺,就等於挑釁老朱,這樣的人,說句不好聽的,已有取死之道。

而這兩件事,現在一個由他李善長負責,還有一個楊憲在和老朱唱雙簧,這等於說此刻李善長和楊憲走在了一條道上,在這個節骨眼兒,誰扯後腿誰倒黴。

李善長是何等的老手,縱然認為楊憲有千般的不是,此刻他也要表現出應有的宰相肚量。

“既然孟御史說不是,那就不是吧。”楊憲淡淡一笑,也沒有窮追猛打。

沒必要。

今天的重點不是整治這個姓孟的,他要是不跳出來,楊憲都懶得多看他一眼。

聽著楊憲這般說,孟本宣也是閉口不言。

這時候再開口,就是自己找不自在了。

老朱此時也是咳嗽一聲,輕聲開口道:“楊憲所言甚妙,學校,乃教書育人之聖地,為國培育英才也,自當稽核嚴苛,不可輕視。”

楊憲一聽這話也是微笑不語,前些時日老朱給了他一封文書,當時他看到那份文書裡面寫的內容之後,心中震動不已。

直呼臥槽!

每一句,都好似寫到了他的心坎裡。

當然,這其中也有些許瑕疵,他也明白老朱的意思,於是,稍微修修改改,他就將那文書之中的意思照搬過來,放在今日朝會上說。

由老朱起頭談設立學校一事,而具體的規章制度,錄取標準則是他來說,這配合的,也算是天衣無縫。

此刻,楊憲再度開口道:“皇上,學校一事,事關大明江山千秋萬代,臣以為,每位學子其在學校的學習狀況,學習優劣與否皆該記錄在案,臣請皇上令有司仿效戶部編纂戶籍一事,設立學籍制度。”

“學籍之中,要清楚載錄其籍貫,家中親屬,是否有烈士遺屬或是大明有功之臣,除此以外,對於學子每歲考核情況,在學校的表現也該計入其中,日後這些學子一旦出仕,也該作為重要的參考標準……”

楊憲話語如同連珠炮一般,根本不聽。

而眾多朝臣的嘴巴都紛紛互相看了一眼,這嘴巴都快驚的掉下來。

好傢伙!

這學籍一旦弄出來,這隻要看一看檔案,這學子什麼情況還摸不清楚?就算有些地方語焉不詳,可是,只要花功夫去查,那總能查出一個一二三四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