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立學校(第1/2頁)
章節報錯
治大國,若烹小鮮。
這有時候,火候猛了,反而容易將事情辦砸,而老朱,在這方面拿捏火候就很到位。
甭管怎麼說,先把架子搭起來,這之後的事情之後再說。
飯要一口一口吃,現在談什麼鹽政的改革,還為時過早。
朱標默默的思索著,就老朱現在這種爐火純青操控朝局的本事,他不得不佩服,也在盡力的學習著。
這些朝臣或許看的不大清楚,畢竟由於立場的原因,他們本身就身在局中,而不自知。
可是朱標不同,他和老朱的關係也不同。這就導致了朱標能夠以一種更為客觀的態度去看待整個事情的發展和變化。
老朱說完鹽政之後,又朗聲道:“自前元入主中原以來,文脈不興,今大明驅逐胡虜,禮部增改禮儀,掃蠻夷腥臊之風,此舉甚好。”
“然今當務之急乃復興我中華之文脈,故各州府縣由官府撥款,設立學校,選品行優渥之學子,入學府學習,日後為我大明棟樑。”
“學校教育,到元代其弊已極,使先王衣冠禮義之教混雜著元代文化意識,上下之間,波頹風靡,所以,學校之設,名存實亡。”
“自爭戰以來,人習以戰鬥,唯知干戈,莫識俎豆。咱常說治國之要,教化為先,教化之道,學校為本。”
“今京師雖有太學,而天下學校未興。宜令郡縣皆立學校,禮延師儒,教授生徒,以講論聖道,使人日漸月化,以復先王之舊,以革汙染之習。此最為當急之務,應該立即付諸實施。”
在老朱近乎一頓大白話的闡述之下,不少臣子面露激動之色。
這是好事啊!
禮部的一些官員更是興奮,能幹禮部這差事的,有許多都是飽讀詩書的老夫子,這些人,最愛的就是教化。
就是推行先王之政,在他們看來,老朱這個舉措,算是直接懟到了他們心眼裡。
令他們舒服的都想呻吟出聲兒。
朱標此刻也是一愣,這擴建學校的事兒老朱現在就打算著手?
他知道老朱有準備,可萬萬沒想到,居然這麼快。
看來,這地方一些賢達名士的拒絕給老朱刺激不小,不然的話,老朱不會下這麼大的決心。
看著這些眼睛有些放光的群臣,朱標心中也不禁笑了笑。
朱標知道幾分這些人的心思,不過他不確定的就是當明白整個事情全貌之後,這些人還笑不笑的出來。
老朱應該安排託了吧?
沒錯,肯定的,這有些事兒皇帝直接出面是可以的,尤其是老朱這等開國皇帝,直接拍板定下來問題也不大。
可長久的上位者習慣,令老朱明白,這有些時候,讓臣子們來說,比他來說更好。
這提出來的建議,若是眾人都表示贊成,固然會對最先提出建議的人有好處,可是,更多的還是覺得老朱領導有方,能夠慧眼識珠,選擇真正好的建議。
若是眾人都不大讚同,那最終定下來,也不會有人去埋怨老朱,而是去埋怨首先提出這個建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