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吧,李善長那邊挑選之後送過來的人,個頂個的好手,這各項花銷,李善長也是全力支援,各種預算一類的,都沒怎麼卡。

而工部那邊,幹起這事兒也是分外的賣力。

開玩笑,為太子殿下效力,你居然打折扣,你想做咩?

都不用朱標說話的,老朱先帶頭弄死你了,他奶奶的,為我兒子效力你還打折,不弄死你還是咱朱元璋?

當然,這最後死不死的,得看朱標。

朱標要是求情,這人就能活,不求情,還是早些準備棺材板兒吧!

這雙簧唱的,朱標是爽到不得了!

啥都沒幹,就說了兩句好話,然後就有人對你感恩戴德。

老朱看了看工部尚書呈上來的草圖,上面清晰的畫著功臣廟和英烈碑建成之後的情景,也是分外滿意。

看看,這人啊,就是要逼一把,咱要是不逼一把,這工部到目前為止,能幹的這麼漂亮?

這小皮鞭子得甩起來!

待到眾臣都將自己準備的事情說的差不多了,老朱也開始說起了自己的正題。

此刻朱標有了一些精神,經驗告訴他,這會兒打瞌睡,回去是要被老朱用鞋底子抽的。

老朱下手可老狠了!

這一頓揍之後,起碼兩三天要趴在床上,屁股老疼了!

老朱起身,緩緩道:“鹽政,關乎百姓生計,關乎朝廷賦稅。以往朝代,皆是官營,大明概莫能外。”

一句話,開宗明義。

顯然,這一次朝會,老朱要談的就是鹽政的問題。

鹽政,實際上老朱已經在此之前初步施行了一些,不過那些,都只是先看看效果,看看有什麼不足,而這一次老朱正式提出,就是要將鹽政制度在大明立項了!

確定為根基,這以後,基本上就要以此為框架,進行微調。

官營,那是自然的,可關鍵點在於官營也是有著種種不同的形式的,漢武帝之後,在鹽政上的創新和改革,那也是不少的。

如何去除其中的缺點,保留優點,這是個技術活兒。

當然,這不論如何改革,人,首先才是第一要素。

沒有足夠優秀的幹才,去深入鹽業,這所謂的改革,也不過是無稽之談。

老朱掃了一眼群臣,不假思索道:“吳元年,咱設定了兩浙都轉運鹽使司,今再次增設長蘆、河東、福建、山東四都轉運鹽使司,設立都轉運使一名,從三品,同知兩名,從四品,副使一名,從五品……”

這些內容,老朱顯然已經在心中醞釀許久,此刻毫無停滯的說了出來。

說到了最後,老朱看向了李善長,道:“善長,你負責草擬人選,就按照剛才咱報的職位進行擬定。”

“臣遵旨。”

朱標挑了挑眉,老朱這算是一個大動作,不過看上去倒是有點虎頭蛇尾的感覺。

不過稍微想想也有道理,這鹽政,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