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北地的平靜,並未削減眾多勢力等著看熱鬧的心情。

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只是表象。

暗地裡,流沙早就已經跟羅網鬥起來了。

當然,皇帝就在北地,羅網和流沙不可能在這裡就地開片。

雙方很默契的都沒有結夥開戰,只在情報層面上交手。

羅網以各種途徑嘗試獲取過去一年時間裡與流沙相關的所有情報,而流沙則反過來阻撓羅網。

其實對嬴政來說,證據這種東西實在是一件沒什麼意義的東西。

帝國依法治國,但依的是法家的法,不是法制的法。

而法家之法的最大原則就是,掌權者擁有無限的權力。

所以嬴政年幼,趙太后掌權之時,才能直接拔擢轉輪王嫪毐為長信侯。

按照秦法規制,哪怕是滅一國的軍功都未必足夠封侯,更何況嫪毐這種無尺寸之功的倖進之輩——他倒是沒少殺生,一次好幾億,可惜都不頂用。

作為身居無限權力的皇帝,嬴政當然不需要證據這種東西啊。

但他需要做出判斷。

莫名其妙就大開殺戒的不是權力無限的君王,是腦子有病的智障。

對於流沙到底在北地做了什麼,他卻必須要有更進一步的認知,以做出判斷——判斷未必一定要貼合事實,但至少要能讓他下定決心。

如果流沙只是有些稍微越線的行為,那他只需小懲大誡一番以作警示。

如果流沙真的有大逆不道的可能,那他可能就真的要大開殺戒了。

明面上的羅網也好,暗地裡藏得更深的黑冰臺也好,他們要做的都不是證明流沙有罪,而是收集足夠的資訊,讓嬴政做出相應的判斷。

當然,他們要是能一步到位,把一切都查個清清楚楚,仔仔細細,做到證據鏈完善,鐵證如山,那當然更好——就是難度太高了。

這無疑增加了流沙這邊的壓力。

他們不僅要保護住最核心的機密,甚至連比較敏感一些的情報都得想辦法完全掩蓋住或者是乾脆銷燬掉。

好在北地是流沙的主場,天時地利人和全部佔盡,雖然目標更難,但優勢更大。

在流沙和帝國這邊打情報戰的同時,嬴政的北巡之旅並未停下片刻,依舊按照原定計劃穩步推進。

經過近三個月的旅程後,北巡車隊也終於抵達了北巡之旅的最後一站——上郡郡治膚施城。

過了膚施,車隊就可以返程回咸陽了。

………………

膚施城,長公子府。

不過這裡現在已經不叫長公子府了。

經過數月的翻新加固改造,原本的長公子府已經被改造成了嬴政的臨時行宮——當然,規格遠遠還達不到宮殿的程度,只是姑且稱之。

實際上,這座府邸現在沒有任何名字。

其實扶蘇沒必要特意把自己長公子府的匾額摘下去。

皇帝只是暫時借住,叫什麼並不妨礙他住——別是什麼大逆不道或不合時宜的名字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