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 蒼龍七宿(二十)(第2/4頁)
章節報錯
嶺南這場大捷,任囂趙佗二人是鐵定能吃進肚子裡了。
也因此,兩人反而不願意匆匆結束戰事。
早點結束,除了能節省點軍糧外沒什麼意義,也不會把他們的功勞再提一個層次。
反倒是他們是時候考慮考慮該怎麼消化掉這麼大一塊肉了。
帝國的軍功繫結的是軍爵,立多大的軍功就能升多大的軍爵。
這是板上釘釘,一般不會出偏差的。
但帝國的軍爵只是一份待遇。
帝國完全廢除了周王朝的分封舊制,爵位就是升到天上去了,也不過就是更好的待遇。
這份待遇對普通人來說,那是祖墳煙冒青都求不來的潑天富貴,但對任囂趙佗這兩位正兒八經的帝國將軍來說,就無所謂了。
爵位該怎麼升就怎麼升,他們倆沒興趣也沒必要操心,他們更看中的是戰後自己能撈到怎樣的權力,或者說……升官。
按照帝國軍制,將軍就是軍人職業生涯的天花板,哪怕是蒙恬王離這樣的上將軍,和將軍之間也沒有本質區別。
都有資格作為主將率軍在外作戰。
以前還有個國尉,理論上屬於武官領袖,能高將軍一籌,但最後一任國尉屠睢正是死在嶺南。
在他之後,帝國官制已改,武官領袖改成了太尉,理論上節制天下兵馬。
之所以是理論上,是因為嬴政覺得太尉權力過重,所以設定了官職,但不安排人當這個官兒。
當然,虛設不虛設對任囂趙佗來說都不重要,反正這種好事橫豎排不到他們兩個‘後起之秀’。
總而言之,對於這兩位即將立下大功的將軍來說,看似帝國權力中樞的咸陽,卻並不是他們的好去處。
咸陽沒有好坑留給他們了。
對他們來說最好的去處,就是留在他們親手打下來的嶺南,留在這片尚未開發的嶄新土地。
雖然這地兒在中原看來屬於窮山惡水,除了滿足皇帝開疆拓土的野心和軍方掠取軍功的需求外,毫無價值。
但他們在這裡看到了另一種可能——屬於他們的另一種出路。
本來這事他們不用著急。
還是那句話,嶺南在絕大多數人看來都沒有任何價值。
如果有的選,幾乎沒有任何中原人會心甘情願的來這裡——被髮配到這兒的那些贅婿商賈等二等公民大都不樂意來,更寧願在中原當人下人。
他們倆如果想留下來基本不會有人跟他們競爭,也不會有什麼阻力——帝國本來有就誰打下來誰治理的傳統。
當年內史騰打下了韓國,之後就是他留在本地治理內政。
具體留任多久,則取決於朝廷的後續需求,長的話可能待幾年甚至更久,短的話可能就幾個月。
像王翦,他當年就很少會在一個地方久留。
任囂趙佗都屬於複合型人才,並不是只會帶兵打仗,再加上除了嶺南外也沒有什麼戰爭必須要他們倆去打,基本上想留任多久都沒問題。
偏偏半路殺進來一個古尋。
先是安排了內史騰插手嶺南之戰,撈了不少軍功不說,戰爭前期打下來的閩中郡也一直是他在治理。
之後又安排了韓信去把守出入南嶺的交通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