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車輪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儘管扶蘇始終對自己舅舅的事心有慼慼,他的車架還是一天天的逼近了陳郢之地。

前線的秦軍作戰情況一切順利。

楚國由於內部權力鬥爭,對於秦國的入侵反應速度堪稱遲緩。

李信軍一路急行,短短數日就成功拔下平輿城。

蒙恬軍對寢縣的攻勢也可謂勢如破竹,楚軍根本沒能集結起來,形成有效的反擊。

等到扶蘇趕至陳郢這一楚國舊都時, 李信已經率主力大軍直撲東方,意欲和蒙恬部會師城父,合力擊破楚國上將軍,武安君項燕所率大軍。

一旦項燕兵敗,秦軍兵鋒就可直指楚都壽春,滅楚只在須臾之間。

陳郢縣城之外, 以昌平君熊啟,昌文君熊顛兄弟二人為首的陳郢諸官, 已經列隊等候扶蘇車架多時。

待到扶蘇公子車架到來, 熊啟兄弟倆當即帶領眾官迎上前去。

“臣等,恭迎長公子駕臨。”

伴隨著熊啟等官員的迎接聲,扶蘇從馬車中施施然走了下來。

儘管看著熊啟時,他的心頭思緒萬千,但是面上卻維持著平靜沉穩,輕輕頷首示意,擺手道,“諸位大人多禮了。”

“扶蘇乃奉王命而來,當以前線戰事為緊,就不要浪費時間在這些虛禮上了。”

“昌平君大人一人隨扶蘇入城即可,其餘諸位, 可自去忙碌。”

陳郢官員面面相覷,最終都把視線投向昌平君。

這事還是您來決定吧。

熊啟一撫頜下青須,朗笑兩聲道,“哈哈,公子心繫國事, 老臣蔚為欣喜。”

“既然如此, 那你們就直接返回公署吧。”

兩位大佬都發話了, 他們這些小官員自然不會再有猶豫,齊齊拜禮道,“謝過公子,臣等告退。”

陳郢的官員離去後,熊啟和扶蘇之間的氣氛,也貌似變得輕鬆了一些。

畢竟,二人不僅是君臣,更是舅甥。

不過在這平靜的氛圍下,兩人心中的思緒,卻都是無比的複雜。

扶蘇自不必說,心緒自是煩亂。

而昌平君也沒好到哪去。

自從得到了扶蘇會親臨前線督戰後,他就一直在糾結一個問題。

嬴政是不是已經知道了自己的計劃?

這段時間他不斷的以各種手段探查陳郢周遭是否有什麼異動,大軍後勤補給是否存在他所不知道的額外安排,以及秦國其餘軍隊是否有所調動。

最終得到的結果都是沒有。

包括對陳郢之地的間諜清查也沒什麼收穫。

雖然確定了羅網和影密衛確實有往這裡安插人手,但是收集到的情報顯示,他們只是例行的清查,畢竟這裡即將成為秦楚交戰的最前線, 後勤補給線的最重要一環。

這個理由也算合情合理,所以昌平君選擇了繼續計劃。

倒不是他心大, 隨隨便便就相信了手裡的情報, 只是箭在弦上,他不發怎麼辦呢?

總不能有點風吹草動,就嚇得不敢動作了。

因噎廢食不可取。

而且在他看來,扶蘇的到來更是給他添了幾分助力。

單單是陳郢失陷,李信也許還有可能先和項燕大軍死磕一局,但是再加上扶蘇,只怕對方就只能不顧一切的揮師西撤,先來救陳郢和長公子了。

不過扶蘇來的有點慢,再晚兩天,熊啟就只能拋開他不管,先行起事了。